深空

化见

首页 >> 深空 >> 深空最新章节(目录)

《》自序 (1/4)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写《深空》这样一本小说的唯一目的就是完成我年少时候的一个执念。这些东西已经在我这里存放了十五年了,不能让它们一直就这样仅仅只是存放在我这里而已。

因为一些原因,年少时的我性子比较内向,不爱与人交际。我最大的娱乐活动就是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思考一些关于围观粒子的问题。随着我思考得越深入,我遇到的问题就越多。其中的大多数的问题,我都找不到人为我解答,也没能从我能够找的资源里面得到答案。

时间长了,我脑袋里的问题越来越多,而且总是找不到答案。这让我觉得特别不舒服,甚至有点狂躁。所以我就开始尝试着自己想办法给自己遇到的问题找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答案。我就自己做了一个我自己认为还比较合理的原子模型,来解释我之前遇到的那些没有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这是一个类似于蛋白质结构的原子模型,它的内部由许多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粒子按照一定的顺序和空间结构排列组合而成。不同的粒子或者粒子团在这个模型中不同的位置和环境下执行着不同的功能。

而这些粒子就是充斥于真空中的粒子。

这个模型给了我相当大的惊喜。它不仅解释了我当时遇到的问题。我后来遇到的一些问题,在这个模型中也能找到一个足够合理的答案。

所以从高中到大学开始的几年时间里,我的理想是想成为一名可以参与微观粒子研究的科研人员。以此来让我有机会可以证明我做的原子模型是正确的、错误的或者部分正确。

不过后来发生了一些糟糕的事情,让我没有成为我想要成为的样子。那些糟糕的事情在后面一段时间甚至让我变得相当糟糕也相当消极,甚至是抑郁。最糟糕的时候甚至有四十余天没有开口说过话。

就这样糟糕的过了好几年,在后来的某一天我在思考自己到底要怎样活着的时候,这些东西从新活跃在了我的脑子里面,并引发了我新的想法。

我在假设这个原子模型完全成立的情况下,推算了宇宙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我发现宇宙中现有的所有物质和能量完全可以在现在已经发现的天体里面完成闭环循环,并建立了一个仅供我自己使用的宇宙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模型。

下文所述的所有东西都是我在自己的模型中模拟得出来的,与主流理论多有相悖之处还请见谅。当然也借鉴了一些主流理论当中的东西。

在这里我要解释一下,我的模型里面,这个宇宙的存在要远比我们所知道的产生银河系之前的那次大爆炸要久远得多。久远到根本没办法测算它到底有多久远。产生银河系之前的那次发爆炸后文称其为一号大爆炸。

我从一号大爆炸前面的状况开始说起。那个时候的银河系还不存在,但是银河系中间的那个黑洞是存在的。不止这一个黑洞存在,在它的附近一定距离的不远处,还有其他一些黑洞的存在。这些黑洞拥有着不同的质量和体积、运动状态以及其他一些差异。

在引力和惯性的共同作用下,这些黑洞围绕着它们的质心公转,并不停的吞噬这周围的真空中的粒子(简称真空粒子、很多理论中称其为暗物质,后文中我也会称其为暗物质)和原子级的物质以及它们所携带的能量。不同的黑洞吞噬周围的物质和能量的速率也是不同的。这与他们本身的质量、体积和表面积、表面粗糙程度、自转速率、以及周围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浓度皆有关联。

吞噬暗物质粒子和原子级的粒子后,这些黑洞的质量越来越大,也变得越来越不稳定。终于在某一个时间点上,这个系统中的某个黑洞超过了它的临界状态并发生了大爆炸,也就是一号大爆炸。这里所说的黑洞超过它的临界状态后所发生的爆炸,我称其为临界大爆炸,是大爆炸的类型之一。

不同的黑洞的达到临界状态所需的条件是有一定差别的。

还有一种是由于引力的关系,两个黑洞相互靠近并发生碰撞后所发生的大爆炸。这种大爆炸被称为碰撞型大爆炸。

当然两个黑洞碰撞后并不是一定就会发生大爆炸。它们也可能会融合在一起。也可能大爆炸和融合两个过程同时发生。即两个黑洞的碰撞发生得刚刚好,一部分物质和能量在碰撞的过程中逃逸出二者的引力范围,并向远方运动,而另一部分则是继续完成融合。这种现象我称其为不完全大爆炸。算是大爆炸的第三种类型。

不完全大爆炸中两个黑洞融合后形成的新的黑洞若是达到了它的临界状态,依然会发生临界大爆炸。不过这个临界大爆炸说发生的时间与前面的碰撞后所发生的不完全大爆炸发生的时间间隔并没有特别长。所以这种临界大爆炸也可以称之为不完全大爆炸后的二次大爆炸。

至于两个黑洞接触后是发生完全的碰撞型大爆炸还是融合或者不完全大爆炸。这和他们的接触时的运动状态以及它们自身的物质和能量状态都有一定的关系。

这里我把黑洞分成了两个类型,甲型黑洞和乙型黑洞。甲型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