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祖父,洪武大帝朱元璋

害虫的微笑

首页 >> 大明:我祖父,洪武大帝朱元璋 >> 大明:我祖父,洪武大帝朱元璋最新章节(目录)

第十三章 册封朱允熥为吴王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朱允煊?

元妃常氏所出的那个?

这个皇孙听说自出生后因为体质弱,就一直跟在叶兑那老头身边,自幼长在民间。

这刚回宫没多久,就能提出制海之权这样的精辟之词来?看来也是得了叶兑那老家伙的真传啊。

若真如此,这皇孙可不会因为生长于民间而少了见识,加上叶兑的教导怕也是个不简单的角色。

只是...

皇帝突然暂停了下月的皇孙册封大典,难道?

能站在朱元璋面前的,都是如今这大明朝堂上个顶个的人精。

皇帝饶了那么大一个圈子,用一个制海之权把皇孙朱允煊推出来,不可能是一时兴起。

“呵呵,如何?”

朱元璋看着殿内五个臣子变幻不一的神情,冷冷一笑道:“一个不到舞象之年的少年郎,能提出制海之权这样的精辟之语,试问这天底下有几人?”

“制海之权,看似是对舟师海上作战的一个概括。可若没有对当前海疆形势,朝廷内外局势有一个宏大的认识,提不出这样的精辟之见。”

说着,朱元璋脸色一变,扫了眼五人,语气严肃,沉声道:“你们要么是二品大员,要么是翰林学士,国子监博士,都是学富五车,见多识广之人。”

“倭寇之患自前元始到如今,怎么着都得有个五十来年的时间了吧?”

“这倭寇是连连剿,连连有,而且是越剿越多,越剿越大,你们可曾给出一个万全之策?”

说到这,朱元璋突然冷哼一声,道:“我那另外一个皇孙,你们口中的嫡长孙朱允炆,昨天也给咱提了个剿倭的建议。”

“他说啊,他的东宫师傅齐泰,黄子澄教他,要以仁义治天下,以德教化万民,当然这个也没错。”

“然后他又说,那些倭寇当中,不少是我大明百姓,因为活不下去了才逃亡海上做了贼寇。”

“所以对待这些倭寇,要先宣扬我大明教化,让他们知礼,知信。”

“并说,只要教化得当,自然可化干戈为玉帛。哼哼!”

说着朱元璋禁不住冷笑两声,冷峻的目光再次从五人身上划过。

冷笑道:“当时我就在想,若真按照我这孙儿所言,该选谁去那些倭寇的老巢,宣扬咱大宋王化了?”

“是那东宫的黄子澄,齐泰,亦或是你们当中的某些人?”

闻言,詹徽,杨靖,赵勉,刘三吾,解缙的脸色,皆是刷一下就白了。

特别是当朱元璋锐利的目光从他们身上一一扫过之时,没有一个敢正视朱元璋。

有些话说说可以,却不能当真。

真要让他们去那倭寇老巢宣扬教化,他们觉得,应该是谁像皇孙提出来的,就该由谁去。

五人神色的变化,自然全都落到了朱元璋的眼里。

一群没【卵】的东西。

朱元璋心中冷笑,转而又道:“还好,他呀最后还知道教化不行的时候,要起大军征伐。”

“还知道倾巢而出一击将倭寇歼灭之。哼哼,好啊,一击歼灭!”

说着,朱元璋的语气突然变得严厉起来,怒声道:“堂堂大明的皇孙,说出来的话与那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有何区别?”

“一个兵部主事,一个东宫师傅,教出来的就是一个只知道纸上谈兵的皇孙吗?”

这话可就严重,近乎是直接宣判了朱允炆无缘大位。

“吾皇息怒,臣等死罪!”

见朱元璋突然发怒,五人赶紧俯身下拜。

朱元璋冰冷的目光从五人身上一一掠过,良久才长长的舒了口气,道:“行了,起来吧!也不能全怪你们。”

说这话的时候,五人隐隐听出了其中的失落之意。

特别是刘三吾,那一刻心中莫名升起了一股酸楚来。

对于朱允炆他了解,也教过他,知道这位皇孙有着儒家千百年来所期望的仁君形象。

作为当朝数一数二的儒门领袖,刘三吾自是希望朱允炆能够继承大统,成为儒门所向往的一代仁君。

可如今,他很失望。

他看得出,御案后面那位天骄雄主已经有了别的打算。

他很想站出来为朱允炆据理力争,可是他又发现,他想讲的那些,御案后那位起于草莽的皇帝陛下恐怕根本就听不进去。

何况这一局朱允炆输了,输得彻彻底底。

他也不得不承认,皇孙朱允煊所提出的制海之权,确实比皇孙朱允炆单纯按照书上所言的宣扬教化,而后再起兵戈,一击歼灭,更具实际意义

虽然他不想承认,但是朱允煊更有雄主之像。

“刘三吾,拟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