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与剑

谁是灯相爷

首页 >> 秋风与剑 >> 秋风与剑最新章节(目录)

利锷刺破天向晚----五四星火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那个年代路遥马急,其间千二百里,先是搭乘车马,接着一路风雨行舟抵达江南,经过斌镇,彼时的家乡,早已是风雨如磐暗故园,那般光景,是僵卧孤村的垂垂老朽,又是顾影自怜的老妪。”

翻开贾生的《过秦论》----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九岁的秋风,颤颤巍巍地读起了这篇晦涩的文言文。

“阿爹,“赢粮而景从'是不是刘邦他们赢得粮食,一个叫景的人才跟从他们。“

“哈哈,不是的,傻孩子,要知道赢天下者,靠的是群众的力量,而不光光是麻木不仁的钱与粮。“

小秋风似懂非懂,点了点头,“要靠像杜子美那样的人吗?““杜子?是的,是,像子美先生一样的人。“不知是春雨霏微,还是夜露深重,快的眼眶竟莫名地泛起了微红的涟漪。

而此刻再读,当年所梦,侠已有曲中人之感。

在异乡的九年光景里,侠一直在探索真理、在寻觅救国的良方。七年前在钊的介绍下,他进入了同盟会,成为了名噪一时的革命巨擘,以笔为枪,有“小马克思”之称的侠,在燕京大学结识了同道中人秀,那是他第一次面对镰刀与斧头,在《共产党宣言》之外第一次那么近距离地接近自己的追求与信仰。

几个月后,侠来到了南边,寻找组织,并择机起义。

临别时,侠不知为何,总梦到战死西北沙场的大哥,葬身黄海的二哥,嘴里总喊着维新的三弟,还有菜市口就义的同志。于是他把秋风托付给钊代为照料,并把那只叫“剑”的镜湖毫留给了儿子,只身赴往。

那年初春的二月,从北平通往南边,一千多里路,千里迢迢,那个年代路遥马急,其间千二百里,先是搭乘车马,接着一路风雨行舟抵达江南,经过斌镇,彼时的家乡,早已是风雨如磐暗故园,那般光景,是僵卧孤村的垂垂老朽,又是顾影自怜的老妪。他不敢抬望眼,怕目之所及都是那惛惛的眼睛,他甚至不敢大声呼吸,泪水会像满江的瀑水,一流便止不住阀,爱脚下的土地,热忱而又自卑。

又徒步百里,抵粤时,身上已是褴褛不堪、蓬头垢面,唯有袖里(共产党宣言》还在微微泛黄。粤地的黄花开的正好,花城果然人,几日光景里,侠集结了七十个同志,组建'敢死队’在花城策划起义,在美不胜收。侠想到了黄巢,想到了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壮阔。养打响第一枪,解放广州。

有了中山先生提供枪支弹药,同志们都有着侠身上那股火一般的精神头,尽管他们个个面黄肌瘦、衣着尚不足以御寒,但对家国的希似乎绵绵不绝。

侠自告奋勇,组建了敢死队。而后转身在地图上圈圈点点了起来。此时一个青年,红光焕发,满口革命,要加入战斗。“斌将军,我名阿风,我吁尕入战斗!”“小年轻,好多岁?”

“我...我一十八,下个月生辰,马上..啊马上就二十咧!”“不行,等下次。”

侠并不想牺牲这么年轻的生命,他要为革命保留火种,但他似乎看到了小弟弟的影子,却又隐约的感觉这张皴黑皴黑的小脸像极了自己的儿子,有自己当年里眼睛的那团火。

只不过这个小同志一口利道标准的粤语实在是不可能是秋风,而且儿子挑食,这小同志啥都吃。

侠想可能是最近工作太累,太辛苦,太想秋风了,又幻觉了,于没放在心上,把他安排在战斗前期汇报侦察敌情的岗位,只要战投他立马追随大部队转移到后方。

打响,

侠留下了遗书,他对家国并无私情,只是如果行将就义,他希望能够将自己最后的余温留给自己的孩子

秋风阿儿:见字如唔,

近景多舛,乍暖还寒,京师尤是冷冽,切记添衣。掐指算,子近舞象之年,课业当愈繁艰,不知有憩惰否?史典为要,然科学之理重矣,此国之器也。

阿父自小酷爱读书阅史,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蒙请叩问,假借于卷帙之家,幸有阿兄赠笔狼毫,余赐名“剑”。执“剑”手自誊录典籍,计日以还,凡有书典,爱不能释,待之如子。

亟加冠,以笔夺魁,书胸壑经典,中解元。尝痴于遁仕宦途,不能拔。稍长,知革命、笃家国、驱军阀。方晓破,清之拥趸,实乃祸元元以饱一姓之私,此国蠹矣。此笔亦为利剑,谨承吾志,今我身死无憾,恨未见家园一统,他朝祖国如有难,汝应为前锋。

家中隔板床下藏有书史集策百余件,其中连环画、人画五十二册,归于左格第二列;通史纪传体计三十五册,藏于右格第一列;诗文小说计二十一册,位于右格第三列;外邦书典计十五册,置于中格。此外,汝挑食癖重,脾胃不调,常食欲不振,应多食茶蔬、温粥,父于左格第一列暗格之中藏有故乡‘茴香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