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星光

慕容绝枫

首页 >> 一地星光 >> 一地星光最新章节(目录)

(3) (1/1)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换源:

山里人家有一个风俗,叫“转工”。就是在农忙的季节,人们不是各干各的,而是大家一起上,一家一天,自带口粮,转着圈儿干活。

收苞谷的时候,姑娘媳妇们在田间掰,大大小小的苞谷棒子,被男人们用背篓一趟一趟,翻山越岭,背到主人家,倒在屋前的场坝中央,慢慢的,苞谷堆成一座青色的小山。

到了晚间,所有的人都围着场坝中间的小山坐下来,撕苞谷。只有几个力气大的负责搬运和结绳,挂晒。

撕苞谷,就去把苞谷棒子外层的粗硬的叶子和“胡子“去掉,将留下来的最里面最嫩的叶子结成小辫儿,与别的苞谷绑成一提,一提苞谷有五到六个棒子。

这个时候,主人家的房前屋后的板壁上已经挂了不少绳子,搬运的人负责把结成提的苞谷送到屋内或者屋外的板壁前,踩着梯子的人们一个传一个,将苞谷提子挂到绳子上或晾或晒。远远的看去,丰收后的山里人家包围在一片金色之中,叫人不由得满心欢喜。接下来的工作就交给老天爷,风吹日晒,苞谷慢慢失去水份,山里人把干透了的苞谷磨成粉做成各种食物,慢慢的吃上一年都不会腐烂。

撕苞谷的时间是母亲讲故事的时间,姑娘媳妇们都爱坐在她身边缠她讲故事。

顿家人讲故事是有传统的,俗称“摆鼓”。再往前就不说了,母亲的姥爷读了十八年长学,结果四书五经一本没派上用,就改看闲书丶杂书丶野史丶传记,他一辈子没有走出大山,却在大山里讲了一辈子大山外面的故事。只上溯到“闹胡子”,经过了多少次的变革,几代人千方百计收藏保存下来的书,全是线装竖版繁体字,母亲,舅舅和姨娘,他们有空就读,读完就四处显摆。

我是听着母亲的故事长大的,在我还没有认全眼前物件的时候,我的思绪就按照自己的想象开始了复原母亲口中场景的工作,一遍一遍的想,反复想,在过去的很多年间,我还在从一些实物实景和相关书籍中印证自己当初的设想。我发现自己理解能力超强,是个极聪明的孩子,我为此沾沾自喜,直到大学时遇见一个叫做“语境”的词语才知道,有些知识在很早的古时候,就被先人存放在我的血脉中,只要我愿意思考,她就会苏醒。

母亲讲的故事我大多会复述,才子佳人的,三国演义的,水泊梁山的,西天取经的……我和哥哥自然不会老老实实再去听,邀了别家小孩子在大人身后刚刚撕下来的苞谷叶子里面打战,躲迷藏,累了就躺在叶子上面望星空。发现有人睡着了,就悄悄抱一推叶子将他埋起来,等到大人们收工回家也不知道自家孩子疯到哪儿去了,不过这没关系,大山里的孩子只要不离开大山就是安全的。当孩子早上醒来摸回家时,大家也只是笑一场,全不当回事儿。

本章完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