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逝水盈沫

首页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最新章节(目录)

关不住的鸟儿——安迪·杜弗尼 (1/1)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换源:

“有些鸟儿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斯蒂芬·金《肖申克的救赎》

安迪·杜弗尼就是这样一只鸟儿,他用超乎常人的隐忍与坚持逃出了魔鬼般的肖申克,获得新生。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自由”与“希望”。

这是一个“黑白颠倒”的地方,它颠覆了寻常人对于正义与邪恶的认知。在肖申克监狱中,看似正义的典狱长、警卫暗地里干着不可告人的勾当,而在里面的犯人身上,却无不体现着对生活的思考与反思。最正义的地方,披着所谓法律的外衣,实则才是最肮脏浑浊的。

毫无疑问,肖申克是所有人的噩梦。初入肖申克,如果不懂这里“规矩”,可是要吃不少苦头。我们无法想象安迪如何在黑暗中度过漫漫长夜,但是在黑暗之中,总有人坚守着光明。何谓光明?我认为光明就是泥沼中的一根救命稻草,明知希望渺茫仍不甘放弃,死死抓住以使自己免于沉沦堕落。初读小说时经常感到奇怪,为什么安迪能够在那样一个肮脏的环境中保持高贵傲慢,无视一切,把每一天都过得那样安然自若?读到最后我才明白,因为他从刚进入肖申克起,手中就已紧紧地抓住了一根通向光明的稻草。他比任何人都渴望自由(因为他本身就无罪),并且知道从这里飞出去的办法。最后他成功了,真的逃出了这个连鸟都飞不出来的肖申克监狱,我在心中也把它称之为一次“正义的越狱”。

他的“越狱计划”做得不留痕迹,在所有人的眼皮下悄然进行着,连我这个“旁观者”也被骗了过去。他用他的智慧瞒过了所有人,当真相揭开时,安迪早已远在千里之外,过着安然自乐的幸福生活了。

一次偶然,他在牢房墙壁上用石头随意刻画,发现了那面不同寻常的墙。于是他开始想象,如果能在这儿挖一条通道逃出去?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天方夜谭,且不说墙后面是否真的能通往外界犹未可知,在严加管制的肖申克监狱,没有合适得工具,就是挖隧道也要挖个十几年。但对于安迪来说,这是唯一能让他逃出去的办法,无论如何他也要试一试。

于是安迪托文中的“我”弄来了“丽塔·海华丝”的海报,并以石刻爱好为由要来了一个小槌子。当时在肖申克犯人在牢房中贴海报十分常见,监狱并不对犯人的爱好作限制,只要是“安全的”爱好都可以被允许存在。安迪所要的那把小锤子也非常小,对人没有丝毫威胁,因此“我”才放心地给了他要的东西,而没有对他产生任何怀疑。

此后的无数个漫漫长夜,安迪就是用这把小锤子一点一点地开凿墙壁,白天再用“丽塔·海华丝”的海报将凿痕遮住。从1948年到1967年,他挖了整整十九年,终于将这个洞挖好。十九年,设想一下,这是多么漫长的等待啊!就算有人明确地告诉你,有件事你坚持去做将会在十九年之后取得成功,你也未必能坚持下去(例如每天早睡早起可以延年益寿),何况安迪是在一种全然未知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把墙挖穿,或许十年,或许二十年,或许更久;他也不知道墙的后面是否真的有通往外界的管道。看不到尽头与希望,只能凭借自己的推测,然后坚信不疑地坚持挖下去,这需要多么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支撑啊,所以我觉得安迪是一个十分伟大和值得敬佩的人。

史蒂芬·金在书中写道:“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千万别小看希望的力量,希望能将一个陷入绝境中的人拉出来,绝望中的人一旦看到了哪怕一点点的希望,就会奋不顾身地向着它靠拢,其间所产生的力量之强烈是超乎想象的。安迪正如信仰上帝一般相信自己有希望逃出去,所以在他的日子过得生不如死的时候,希望就化作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着他不要颓丧,提醒着他还要为自由而奋斗。

在迎接光明之前,必定要穿越极暗的夜,因为黑夜是为了让我们明白光明的美丽。就像安迪逃离肖申克的过程中,需要穿越阴暗狭窄的管道,爬行五个足球场的距离,忍受下水道恶心难闻的恶臭,面对硕鼠蟑螂的撕咬。当他满身污垢地将头从最后一节管道伸出来,天空电闪雷鸣,为他的自由而呐喊,暴雨倾盆而至,洗刷他全身的污浊。他站在雨帘中,仰望着天空,任凭雨水冲刷着身体,发出一声响彻山河的自由的咆哮!这个场景无论是小说中还是影视作品中,仍然还记忆犹新,那一幕我所能想到的只有一个词:破茧成蝶。

自由、希望、坚持、正义、智慧。它们在安迪的身上无时无刻不闪耀着光辉,使他成为暗无天日的肖申克里那一道势不可挡的光。

二零一九年三月五日

逝水盈沫写于河南许昌

本章完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