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如颂

东皇龙珠子

首页 >> 九如颂 >> 九如颂最新章节(目录)

第三十三章 逾礼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接到信后,唐老太太泪流满面,像完成了某种心愿似的,拉紧的弦一下子松了,身体彻底地垮了下来,连正常的行走都困难。

便选了一处偏僻安静的院子,卧床静养,全然不闻外界之事。

杜家其实在上一代就分了家,因人丁单薄,三房人仍然住在一块。

夏氏再嫁,唐老太太病重卧床,二房的庶务自然就由大房的杜缜打理,管家之权却被三房杨老太太抢着接管了。

杜缜的夫人出生琅琊王氏,昔日的顶级门阀,即便在朝代变迁中家族没落了,王家教养出来的女儿,那一身的雍容气度,亦然不是其他世家姑娘能够媲美的。

杜宁月若是有她教养长大,想必也不会凡事都看人脸色,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

有些事情你想的再好,实际却不能如愿。

卢二郎举荐杜缜去了西北,跟着当时还是西宁王的周宸办差。而王氏也夫唱妇随,一家子同去了西北定居。

走之前,王氏是打算把杜宁月也带上,但杜宁月听了三房杨老太太的挑唆,怎么都不愿意跟她走。

王氏只好作罢。

周宸平定天下后,杜缜任了礼部尚书,又一直久居建邺城。

金州城里,杜府的内外大小事务,全都有三房的夫妻俩打理。

大秦建元二年,五月初,唐老太太离世。

夏氏跟杜缜夫妻俩一起回金州奔丧,在姨母的灵堂竟然没有看到女儿杜宁月,夏氏便向长子杜文全问起。

杜文全在母亲改嫁后,就由舅父夏荣接去了夏府照顾,偶尔回府,也是向祖母请了安,就回书院,很少过问府中之事。

杨老太太告诉他,妹妹因祖母过世悲伤过度,守灵时又染了风寒,现在起不了床,正在静养。

他也没有多问,身为二房唯一的男丁,他要帮忙操办祖母的身后事,根本无暇顾及其他。

夏氏可不像儿子那么天真,姨母的灵前,守着的竟没有一个熟识的奴仆。

她离开杜府,满打满算不过六年的时间,杨老太太再厉害,也不可能把服侍姨母的老人都打发了。

毕竟是在门阀里摸滚打爬过的女人,她很清楚内宅里的门道,稍微用了点手段,很快就得知了消息。

说是服侍过二房唐老太太的奴仆都被关了起来,理由是那些奴仆偷奸耍滑,没有尽心照顾好老太太,致使老太太病情加重,骤然离世。

待老太太的丧事办完之后,便要处置他们。

夏氏不禁心生疑虑,姨母卧床多年,身体早已是油尽灯枯之象,拿这个理由处置二房的奴仆,杨老太太想干什么?

肯定有她不知道的原因。

经过一番细细的打听,终于弄清了原委,竟然与女儿有关。

有老仆向唐老太太禀报,说是三房的郎君与他们二房的姑娘,两人相处的样子过于亲密,一点也不像隔房的叔叔与侄女。

老太太吓了一跳,赶紧派人把孙女叫来跟前,细细盘问。

杜宁月年幼懵懂,唐老太太与她说起杜缇,她眉目含笑,双颊生晕,完全一副情窦初开的模样,而不自知。

唐老太太很是难过,这些年她只顾着静养,却疏乎了对孙女的教导。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她以侍疾为借口留下了杜宁月,准备带在身边亲自教导。

她这个一天有一多半时间都在昏睡,一只脚已经踏进棺材里的老人,突然间要亲自教养孙女,这动静闹得实在是有些大,杜三老爷不放心,便前去二房问了问。

饶是杜三老爷精明似狐,把能想到的由头都猜了个遍,也没猜出此番二房的动静,竟与自己的儿子有关。

叔叔与侄女行为举止过于亲密,即便没有血缘关系,同宗同室的,一旦传出逾礼的名声,他们杜家可就完了。

不能让这两人再待在一个府里了。

正好前两天,京城长房杜缜来信,想让杜缇去京城读书。京城乃人才汇集之地,提前过去多参加一些文会,对儿子之后的科举也是大有助益的。

杨老太太却不肯,她求神拜佛到了二十八岁,才有了杜缇这个心尖尖,总觉得儿子还小,不能离了她的眼。

这次,杜三老爷直接向她说明了原因。

“这个丧门星。”杨老太太大怒,当即吩咐管家把杜宁月关起来,准备送到郊外的庵堂。

如此糟践她的孙女,唐老太太知晓后,拖着病体到三房找杨老太太理论,结果自己被气晕了过去,当夜,便病情加重离世了。

气死寡嫂,这事要是传了出去,杨老太太就算不被休,余生也只能待在庵堂里了。

不愧是掌家的太太,当下就把二房知情的老仆全部关了起来,准备在唐氏的丧事办完之后,找个为主子尽忠的理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