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行走笔记

田伟光

首页 >> 村官行走笔记 >> 村官行走笔记最新章节(目录)

5.谁来拯救那些正在消逝的“豪宅” (1/1)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换源: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我算是亲眼目睹了中国改革开放后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算是真切感受到了农民的日子是在一天天变得红火。但是在农村向城镇化迈进的建设过程中,那些散落在农村的古老房屋神秘祠堂,一座座堪称“豪宅”的古建筑,却在一天天消逝。它们不是消逝于人类的摧毁,就是消逝于自然的侵蚀。那些昔日的“豪宅”,正在从人们的生活和视野中渐行渐远渐无踪。

九十年代的农村,那时候几乎家家户户住的都是平房矮屋,还有很多人家住的是旧社会土豪地主遗留下的老屋,还有许多充满历史凝重感的祠堂庙宇,星罗棋布在村寨的青山碧水间。

我记得小时候我家住的就是一座非常古老和宏伟的房子,从外面看,是青砖黑瓦,门楣门槛都是雕刻图案的巨石做成,飞檐下的墙壁上描绘着一幅幅黑色的梅兰竹菊等水墨画,每一幅画中都配有书法,俯仰之间书香气息逼人而来。从里面看,是一进三重的房子,像一所古代的深宫。留在我的记忆里,第一重房子里有四根粗大的木柱子,第二重房子里有一口方形天井,下雨时天水倾流如注,小时候的我,曾常常喜欢站在井沿伸手接雨。第三重房子的地势忽然抬高,虽然这里房梁的木扁上刻着精美绝伦的雕龙画凤,但是这里却成了大家公共栓牛系羊的地方,有首歌唱“遍地是牛羊”,而这里要改唱成遍地是牛羊粪便。所以第三重房子是小孩子们最不喜欢玩的地方,我小时候常常在第一重和第二重的房子里和伙伴们玩捉迷藏游戏。在这所古老的房子里,度过了我那段幼稚的时光。听长辈们说,这所房子原本是一个大财主的,新中国成立后分给我父辈的几个叔伯房兄弟居住,可惜,这么一所古老的建筑,没有毁于战争时代的炮火,也没有毁于岁月的风雨摧残,而是被我父辈的几个叔伯房兄弟分家时动手拆除了,每家分得一堆青砖,木头和石柱子。也不知道那满墙栩栩如生的壁画,和一屋子的雕龙画凤分给了谁家,反正那个时候应该也没有一个人在乎和珍惜。在原来的旧址上,重新盖起了新房,而我却再也觅不到记忆里的那所房子了。

在我们村子里还有一座年深月久的祠堂,虽然算不上名胜,却绝对是货真价实的古迹。这祠堂同样是青砖黑瓦飞檐峭壁,同样有天井阁楼精美壁画,榫卯结构的屋顶横木上书写着“大清乾隆年间”等字样,可如今祠堂里面中央已经坍塌了,只剩几间摇摇欲坠的房子,那犹存的四周外墙,向外人深掩着内部遍地阴森的狼藉。祠堂门口的地上,立着一块“县重点保护文物”的石牌,可保护的举措就像这石牌一样安安静静默默无闻,任凭这充满沧桑历史感的建筑,在人间的风雨中自生自灭飘摇度日。

在浏览抖音时,我曾经刷到一条竹篱茅舍的村居视频,画面中近处是鸡犬相闻炊烟袅袅流水潺潺,远处是千峰百嶂烟缭雾绕,看惯了钢筋水泥建筑的现代人,一时间评论和点赞者众,我也觉得那远离尘嚣宁静古朴的乡村生活,令人心驰神往。可是,这不就是我们昔时农村的模样吗?也许那间竹篱茅舍就是每个现代人精神家园里的“豪宅”,也许故乡的老房子比世间任何一所高楼大厦更令人留恋怀念,也许这条视频折射的是每个现代人对返璞归真的生活的向往。其实现在的农村人也是非常重视原生态发展的,有的领导脑袋里也是在筹谋着如何让农村的面貌回归最初的古朴,思量着如何展现农村的古朴,遗憾的是,他们的行动却是在破坏真的古,兴办假的古。

农村古老的建筑越来越少,能够体现和代表农村深厚文化底蕴的东西也越来越缺失。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扼腕痛心的事情。我多么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担负起拯救那些正在消逝的“豪宅”的大任。

本章完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