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向法

柠槟

首页 >> 我心向法 >> 我心向法最新章节(目录)

第一章 马老庄 (五)刘老圩 (1/3)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刘老圩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在儿时那个偏僻的山乡,刘老圩却以它独立特行的存在,带给家乡很多传奇,很多色彩。2011年,我曾在当地报纸上发表过两版的文章“老圩子旧事”,开篇写到:“从安徽省省会HF市向西,约20多公里处,有一座南北横亘的大山,这就是大潜山。大潜山位于江淮分水岭,是合肥地区海拔第二高的的山,紫蓬山还是它的余脉。大潜山下,有一条蜿蜒的金河,一路向西,流淌约一公里处,有一座树木葱茏的圩子,这就是刘老圩—宝岛第一任巡防刘铭传故居所在地。”刘老圩在大潜山向西约一公里的方位,所以,刘铭传当年住在刘老圩子里,是天天能看到大潜山的。

清朝末年,合肥西乡有几个英雄好汉加入了李鸿章的淮军,他们分别是张树声,刘铭传以及周盛波周盛传兄弟。后来,刘铭传官至台湾巡抚,张树声官至直隶总督,周盛传官至提督总兵一级。他们发达后,都在老家建了圩子,分别是刘老圩,张老圩,和周老圩。张老圩在聚星,张老圩后来还出了著名的合肥四姊妹。周老圩在农兴,也就是现在的紫蓬山。刘老圩最偏西,和六安县接界。几个圩子都分布在江淮丘陵地带,呈从东向西方向分布。可惜这几个圩子在历史的长河中都断断续续毁掉了。张老圩和周老圩到目前还没有重建的计划,只有刘老圩,最近一些年,靠着刘铭传后人的呼吁以及地方政府的重视,建成了4A级的风景名胜区。我2011年写“老圩子旧事”的时候,刘老圩还没重建,我也算呼吁者之一。后来不久就启动了,建了好几年,就成了现在的模样。

如今很多到铭传故里风景区去游玩的游客,肯定是想不到,刘老圩子从前的模样。现在看到的刘铭传故居,壕沟深阔,古树群掩映着许多古色古香的房屋和楼堡,这其实是跟我们小时候见到的刘老圩是迥然不同的。如果时代再经过的更久一些,我那篇“老圩子旧事”可能都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为我毕竟拍了刘老圩当时仅剩的老房子九间厅的照片,还有那棵慈禧亲送刘铭传栽种的巨型广玉兰的照片。当时,我姐家的两个女儿站在广玉兰的两根树干中间,我帮她们留影,并登载在了报纸上面。而现在,九间厅经过修缮,已经完全不像原来的模样,围绕着巨型广玉兰也修建了一个四合院。

刘老圩在历史上几经变迁。最早是由辞官归乡的刘铭传兴建。当时在合肥西乡,有不少圩子,都是大户人家修建,相当于自己的私家庄园。一般都是外面挖的壕沟,里面住家,兼有居住和防卫的功能。刘铭传经过多年积累,财力比较雄厚,所以建的圩子规模也较大。但刘铭传晚年搬到位于如今是金寨的响洪甸水库旁边的刘新圩居住,把刘老圩交给他的一个侄子刘盛芬打理。刘盛芬接手后,刘老圩又发生了一起很大的火灾,烧掉了大部分的建筑和财产。刘氏后人后来又重建刘老圩,但规模大不如前。解放后,刘老圩的大部分财产都交给了农业合作社。一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和家具不是被毁,就被遗失。后来,军区接管刘老圩,刘老圩渐渐变成了军区的一个仓库。军区后来又在老圩子的原址上建了很多营房,也驻扎了相当于一个营的兵力。

我们儿时天天见到的刘老圩,就是军区的军营。那时压根不知道刘铭传是谁,更想不到刘老圩和他有什么关系。在我们那个偏僻的山乡,因为有了军营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几乎天天都能听到军号声,有时在家里,也能听到军营里训练时喊的口号。那些穿着绿色军装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战士们让我们这些孩子又好奇又羡慕。部队还经常在我家旁边的黄泥山上演习,开火的都是那种没有子弹头的空炮弹。通常都是敌我双方对抗,打的相当激烈。部队也经常在山上销毁一些过期的弹药。当然,事先,都已经把周围的群众隔离到了安全区域。甚至在山下,都拉上了警戒的铁丝网。而我们这些小孩子,一开始躲的远远的,等到演习一结束,就赶紧跑到山上去捡弹壳,往往一次都能捡好几百个弹壳。部队还在我们老家的山上挖了好几条战壕,一圈一圈,方圆有好几公里,还在山上堆砌了几十个土坦克。当时没有挖掘机,全凭人工,很多战壕都是从岩石上开出来的。应该是耗费了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这些战壕,土坦克从我们记事时就已经有了,后来也变成了我们这些放牛娃,放羊娃嬉戏玩耍的好地方。我放羊的时候,就要经常赶着羊儿跨过这些战壕,羊儿放的越远,跨的战壕越多。健壮的羊儿能够一跃而过,羸弱一些的羊儿则要绕着,找到一个缺口才能过去。几十年过去了,如今那些战壕,土坦克都已被荒草和杂树淹没,完全看不到以前的模样了。

刘老圩的士兵,对周围群众非常友好。我小时候,因为手生冻疮,姐姐也带我到部队的卫生室去看过。那个年轻的军医耐心的帮我包扎,他的态度好温暖啊,让我至今都有印象。部队的澡堂还一年对群众免费开放一次,都是快过年的时候。我印象中去洗过两次,水自然是脏的不得了,因为池子小,而周边去洗的群众又太多。大家就像下锅的饺子一样,一锅又一锅。饺子不断的换,水还是原来的水,可想而知。刘老圩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