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兰山下

魏家老七

首页 >> 皋兰山下 >> 皋兰山下最新章节(目录)

第五十八章 兰州社火 (1/3)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甘肃镇也派出社火队来兰州给肃王拜年,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凉州的攻鼓子和庄浪河的苦水高跷。

鼓手登场,穿着和太平鼓类似,一身的黑,但多用红色点缀,脚上的红绒球,帽子两侧的红折扇,头顶插着两根长长的野鸡翎,舞动起来一晃一晃的,格外好看,攻鼓子远比太平鼓小,击法和延安府的腰鼓相似,但形制比之略大,打法也不像腰鼓那么欢快喜庆,更像是军士摆阵的架势。

这是自己辖区的社火,肃王自然要夸赞几句,随从中有凉州卫的官员上前介绍攻鼓子的打法套路。

李景隆道:我听说攻鼓子也是有来历的,你给大家说说。

那官员却面有难色,李景隆笑道:这有什么为难的,你若不知就说不知便是。

那官员犹豫片刻道:末将知道些传说,当然只是传说,真假我也不知道。

肃王道:民间故事大多离奇,无妨,尽管说来听听。

那官员道:相传大汉时,骠骑将军霍去病攻打匈奴的休屠王城,久攻不下,有一将领出主意。

不待他说完,众人哈哈大笑,有人道:是不是也把武器藏在鼓内,冒充社火队骗开城门,里应外合拿下休屠王。

那官员道:看看,你们非要我讲,我讲了你们又笑。

许知县笑道:两个故事一模一样也就算了,这么小的鼓能装下什么样的兵器,藏几根锥子去扎匈奴人吗。

那官员气恼道:许知县何必如此刻薄,鼓虽小,匕首还是藏得下的。

许知县道:学人家编故事也要编像些,战场之上拿匕首去攻城,太儿戏了吧。

那官员怒道:你兰县才几天历史,也敢和我凉州比,要学也定是你们学我们的,我的故事即便是编的,也比你的合理,最起码编个汉代的,就算有人质疑,那都是猜想,你倒好,学的时候也不想想会不会让拆穿。直接攀上徐大将军,当年参战的人还在呢,于老将军就坐在这,你们也敢编。

肃王笑道:都别吵了,故事如此流传是为了向功勋栋梁致敬,无论是冠军侯还是中山王,都是名垂青史的大英雄,百姓攀附崇拜是对我华夏的爱戴之情,没有高下之分,更无对错之别。

两位听肃王如此说,便不好再争执,随众人应和:王爷高见。

接下来苦水堡的高跷着实让大家开了眼界,这高跷远比普通的高,足有丈余,表演者个个身穿戏服,扮成古代人物,尤以武将为多,高高在上,威风凛凛。

其中关老爷最为出彩,一大汉脚踩高跷,右手拖青龙偃月刀,左手抱着酒坛子,时不时举起来喝两口,三两次便将一坛酒喝得精光,旁边跟随的立即换上一坛,关老爷接过去继续喝,步伐像是喝醉了一般,踉踉跄跄,晃而不倒,手里的大刀左右舞动,惊得围观百姓大呼小叫。

见他一坛接着一坛,很多人怀疑作假,别说他只是扮的,真的关老爷来了也喝不了这么多。李景隆将桌上的一坛酒拿去敬上,还是让几口喝完,大家这才信了,掌声雷动。

在锣鼓点紧密配合下,醉关公大步流星,肆意挥洒,真像是天神下凡一般。

最后出场的是兰州卫的太平鼓队,也是本次活动规模最大的表演团队,全是兰州卫的士兵。

民间社火队人数不多,每队中的太平鼓只有八面,此次兰州卫的太平鼓足有百面。

民间鼓手穿的都是黑衣黑裤,头戴坠着英雄胆的武松帽,脚蹬千层底的鸡窝子鞋,脖子后斜插风轮子,腰间緾着黑布带,上面挂着鞋拔子、碎布弹子等各种零碎。看着花里胡哨。

兰州卫的鼓手没那么多装扮,统一都是戎装,威风霸气。

众鼓手阵法堂堂,动作整齐划一、豪迈非常。锣鼓洪亮、声威震天,山川回应,将这黄河的坚冰都能惊破,冻实的大地都能撼动。

所有观礼人员情不自禁站起身来,肃王叹道:素闻兰州卫士卒悍勇异常,威震西北,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县衙门口的表演结束,社火队向城隍庙进发。本来按照组委会的安排,肃王只观看广场的表演,表演结束就回县衙吃饭,后面由百姓自己闹去,不想肃王意犹未尽,非要跟着一起去,其实也能理解,他首先是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其次才是朝廷的藩王。

于指挥等人倒无所谓,去哪都一样。汪成龙和许知县却慌得一批,后面的节目完全没有过审,万一让王爷听到看到不高雅的节目怎么办,给于指挥提示了几次,希望老领导能出面阻拦,没想到于指挥的答复让他大吃一惊:还是个娃娃嘛,爱凑热闹没什么大不了的。

许知县连忙告罪,当初冯指挥确定节目时,县衙表演结束后他来安排宴会,现在冯让抓走了,自己的分量不够,把这点也疏忽了,一定要想办法扭转局面,万不可让民众的粗俗表演冲撞了王爷。

于指挥的答复更让两人咋舌:兰州的娃娃能看得,堂堂的王爷怎么就看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