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战火

回家做饭

首页 >> 燃烧的战火 >> 燃烧的战火最新章节(目录)

第18章 胸甲骑兵的剑 (1/3)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包括马尔蒙准将在内,现场的法军官兵都张大了嘴巴,吃惊的看着场上的一幕。

除了吴巍外,所有人都以为李东切入对方防御圈后,接下来就是抱腰摔跤扭打了。因为脸对脸的两个人,按照常理都已经没有足够的空间来施展制胜一击。

在十八世纪末的欧洲,法式踢打尚未兴起,主要的搏击方式还是拳击和摔跤。

直到21世纪,拳击依然是世界上最实用的搏击技巧之一,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对一个训练有素的拳手来说,他的勾拳和直拳都足以重伤对手,甚至一击致命。

场中的官兵中自然不乏此道的高手。但是拳击在出拳时,一定要有足够的空间,否则就很难发力,这就是通常说的“拳头要缩回来再打出去才有力”。

短促的出拳当然也有,但是像咏春拳这样,在十几厘米的距离内用闪电般的连续寸拳来击倒对手,就彻底颠覆了在场全体人员的搏击理念了。

话又说回来,别说这些法国人,即便是在这个位面此时的华夏,严咏春有没有创出“咏春拳”还是未知数。

李东的咏春,习自他的自由搏击教练。后来看过电影《叶问》后,更用心练过一段时间,勉强算是小有心得。现在突然施展出来,对手在猝不及防之下,自然糊里糊涂的就着了道。

马尔蒙率先鼓起掌来,接着围观的人群也掌声雷动。

吴巍笑了,在战友和对方形成“朝面”的瞬间,他就知道李东已经赢了。因为,即便是后世的法国外籍军团格斗教官,也被李东以同样的方式击倒过!

在扶下被击倒的军官后,另一个挑战者拔出了佩剑,提出要比试剑法。

吴巍早已技痒,立刻出场换下了李东。

李东退到场边,坐在被他击倒的军官旁边,和几个军官信口开河,表情轻松。

他对战友是有信心的。

平时两人切磋武技是家常便饭。比试拳脚的话,他的确会胜出,但在吴巍手中有家伙的前提下,哪怕是一把雨伞,甚至是一根痒痒扒,他都没赢过。

吴巍自打八岁迷上了剑道后,可以说是苦练不辍。每天早晚的各上百次素震是必修课,各种较量更是家常便饭。但是碍于剑道的严格年龄限制,在加入法国外籍军团前,他才取得了剑道二段的资格。

剑道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体育运动,确切的说,是武道的一种。而且剑道对于参与段位考核者的年龄要求也非常严格。

例如:要想成为剑道八段的话,获得七段只是一方面,年龄上还必须要等到46岁以上才行。无论你怎样优秀,不到规定年龄,就没有资格考试。因为,对剑道来说,技术并不是第一位,剑士的修养和人生经历的积淀才是重点。

“拳怕少壮,棍怕老狼”,同理,在剑道中,年龄的增长会成为优势。剑的长度增加了做出判断反应的时间,这就让经验上的优势能够抵消体力上的不足。

而且肢体上不需要直接接触,自然就不存在什么骨质酥松的问题。

中老年剑士修习剑道多年,实战经验丰富,同时人生阅历也相应丰富,加上心智成熟,所以在同年轻剑士的对战中,常常会占有很大的优势。靠猪突猛进是很难取得剑道实战胜利的。

剑道较量的,首先是智谋,再是技术,然后才是体力。

著名的岩流岛决战中,单以剑术而论,宫本武藏不见得就强于佐佐木小次郎,之所以前者会最后胜出,正是因为他在详细的了解对手后,用计谋让小次郎完全暴露了自己的短板。

而后世对宫本武藏的评价是:剑术家,兵法家,艺术家。可见他之所以能成为绝世剑豪,武技、智谋和个人修养,三要素缺一不可。

现在,场中的两人已经摆开了架势。

法军军官大约40岁左右的年纪,少校军衔。

他身材高大,足有一米八五左右,比吴巍还要高出半头。对于当时平均身高只有一米七左右的欧洲人来说,这个身高有着很强的威慑感。他手里拿的是一把1790年制式重骑兵军官剑,戳刺型剑身,剑长103.7厘米。

吴巍手中的,是他在白天缴获的那把大马士革乌兹弯刀,弯刀长约100厘米,在火把的照耀下发出阵阵寒光。

这把利刃也让在场的法军官兵艳羡不已,尽管他们其中有些人已经在白天的大战中缴获了差不多同样的弯刀。

吴巍中规中矩的摆出了剑道的中段持剑姿势,丝毫不敢轻敌。

从对手手中的剑来看,这个大个子应该是胸甲骑兵出身,并且是地道的老兵,职业军人。

胸甲骑兵?那是什么概念?

是欧洲最优秀的重骑兵。

法国胸甲骑兵,特别是拿破仑时期的胸甲骑兵,更是骑兵中的骑兵!

滑铁卢战役后,一直没有胸甲骑兵建制的英国,也引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