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流光之我的余光少年

萧忆

首页 >> 四月流光之我的余光少年 >> 四月流光之我的余光少年最新章节(目录)

第十七章 不想相信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孟夏单手撑着腮帮子想,今天的欧阳流光到底有多无聊。夹菜夹了一圈,只有孟夏还接受他的菜,不过她不吃她不想吃的。不知是酒意还是气性,今天的孟夏没有太束缚自己,跟着自己的想法走。一个愿意夹,一个难得夹;一个愿意选,一个愿意吃。一顿饭下来,欧阳流光大概了解了孟夏喜好。她喜欢吃有叶蔬菜,土豆,粉条之类来着不拒;不喜欢吃合成加工肉,像鸡柳,虾饺一类的吃但吃得少;不吃肥肉,一点也不吃。

吃完饭的时候,孟夏的眼皮开始兵刃相见。还是这么巧,几乎每次回家都是她、潇潇、欧阳流光他们三个一道,另外三个一道。某一次开始,欧阳流光发现和孟夏一起回家的路线是最近的之后,不管在哪,回家时总是要跟着孟夏一道回家。回家时他常说:我不知道路,我跟着你就行,你坐哪路车,我就坐哪路。她一般会嫌弃地瞧他一眼,说:“你别跟我,我不想和你一起回家,”他不以为意笑嘻嘻地走在她身旁,离她很近,深怕她拔腿就跑丢下他似的,每当这时她总想像摸很久之前养的冲她摇头摆尾小狗那样,摸摸他的头,再说一句:放心,爷想丢下你,是不会让你知道的。

入夜了,大街小巷各种夜市小摊摆在路两边,人行道还算宽,即使是路两边都有商贩,也不会影响三个人并排走。

潇潇指着用霓虹灯勾勒出形状的风雨楼说:“现在还早,要不我们去那边看看?”依旧是从前的模式,她和欧阳流光走在潇潇的两侧。晚上的G市她从来没有仔细看过,高楼大厦,小楼商铺都被五颜六色的霓虹灯点亮,神秘繁华。她们三人坐在风雨桥上的长椅上,面向贯穿G市的护城河,呼呼迎面而来的河风给炎热的夏天增添了一丝凉意。

潇潇感叹说:“路过了那么多次,这还是第一次来这里。”

欧阳流光说:“我也是。”

听孟夏没声,潇潇问:“你呢?”她一副BJ瘫,躺在木椅上,换了好几个姿势还是觉得硌得慌,一时没反应过来说:“嗯?喔!来过。白天来的。”

潇潇讶然道:“什么时候,我都不知道?”

“第二次高考后,路过这里,闲着也没事,就过来走走。”

孟夏闭目养养神,耳边潇潇和欧阳流光断断续续地在聊着,声音忽明忽暗,渐行渐远,消失在明月高挂,浩瀚星辰的暗夜之下。

暑假之前孟夏和孟蕊约好一起去奶奶家玩几天。爷爷在孟夏小的时候就去世了,记忆里跟爷爷有关的记忆很少,有些记忆分不清是自己亲身经历的,还是听兰胭说多了,自己想象的。奶奶自爷爷去世后,一直是一个人住。爸爸,伯伯和姑姑接她来家里住,她固执着不肯离开,说自己一个老太婆,脏得很,怕她住久了惹人嫌弃,所幸一个人住,乐得自在。爸爸们拗不过,顺了她的意。有时间经常去看她,孟夏也常去看奶奶,每个寒暑假会去她那小住个三五天。最长的是四岁那年在奶奶那住了小半年。

聚会之后,孟夏的暑假时间没有其他安排,收拾东西住进奶奶家。奶奶家离得不算远,坐公交有七个站,步行的话要走一个多小时。

奶奶住的是老式居民楼,住在六楼,是顶楼。每次上这个楼,半条命都去了。想想奶奶七十多岁了每天爬上爬下的,不急不喘,佩服不已。有时和奶奶买菜回来时,她总感觉老的是自己。

奶奶在楼顶有一个小院子,各种蔬菜鲜花,应有尽有。她平时没有其他事,倾尽所有精力和时间来打理这一亩三分地,因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是老年版的李子柒,也不足为奇。葡萄藤下置了一个秋千吊椅,是一个纳凉和看风景的好地方。在这里孟夏感受到陶渊明那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简单舒适的感觉。

奶奶的生活很简单,早上会去公园里散散步,晚上会到公园里看别人跳广场舞,下午偶尔会去买买菜和生活必须品,其他时间都在院子里理花除草,浇水松土。和她待的时间长一点,整个人会平静,无欲无求,佛系。这里的生活会把你浮躁焦灼的情绪悄无声息地抚平,令你平和,能够认真地静下来,好好思考。

一连几天的大雨,温度一下降了七八度。奶奶睡醒了气色略微苍白,中午过点吃的感冒药,睡了两三个小时。奶奶视线定格,没有焦点望着窗外,像是做了什么梦,深在其中,回味冥想。

“奶奶,奶奶……”孟夏和孟蕊在床边叫了好几声,奶奶回过神来,说:“嗯?”孟蕊担心地问道:“奶奶,没事吧?要不要不医院?”

奶奶慈祥笑道:“我没事,已经差不多好了。刚才我梦见年轻的时候,老头子第一次买发糕给我吃,那个时候不像现在要什么有什么,发糕也不想现在想吃就能得买到。那时我们刚结婚没多久,我随意地说了一句,想吃发糕。谁曾想他背着她偷偷去买发糕。当时买东西,叫做赶场,每天有不同的场,每天对应一个固定的场,错过了要等上一个星期。那天赶的是最远的场,几十里的大路他硬生生走去走来,脚上长了大个大个水灵灵的泡。回家走到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