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从忽悠李二开始

大千暖阳

首页 >> 大唐:从忽悠李二开始 >> 大唐:从忽悠李二开始最新章节(目录)

第十九章 :崔民干不为五斗盐折腰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郎君,家中已经没有多钱粮了。”

最近花大钱购买一批好纸的崔民干,临摹王羲之真迹家书,向下勾勒的笔锋猛然一抖。

“怎么就没钱了?”

“郎君您这笔下的好纸,还有前线日子和卢仁勖、李辩、崔业,等公,在东市消费。”

“那国公的食邑,也不至于花销这么快。”

“这...”

崔家的老管家,面露苦涩。

崔民干好像发现了家中有硕鼠,“说实话,崔稳!”

被叫到真名的管家,知晓这是郎君发怒的前兆,“郎君是细盐!”

“是大郎、三郎和众娘子们,说...”

“他们说什么?!”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之前使用的细盐,简直就是粗制乱造。”

崔民干仿佛看到了,人前显赫的博陵崔氏,已经被不孝子们,蒙上了一层阴暗的帷幕。

“那他们也吃不了那么多啊!”

“郎君,咱家亲戚多,一听说,陛下把贡盐拿出来销售,老宅那边的族人,都托付我们带点长安的特产回去。”

“但您知道。”

管家偷偷看了眼郎君的脸色,还算正常,这才有底气往下说,“这都是身为主支的我们,垫的钱。”

“这精盐,每斗一贯,一斗盐,他们也吃不完啊!”

“郎君,现在坊间,从某种程度说,这精盐要比铜钱,还具有流通性。”

崔民干慌了。

这将意味着走私精盐,有着无限的暴利,但整个大唐就只有东市、西市有两家销售点。

而且...

不用说。

周围肯定有百骑司在盯梢,统计客源主要是那些。

“从现在起,不准替祖宅的人购买了,现在买的就当是吃亏,也不准送回河北道!”

“那郎君,五斗的盐,我们可要吃一辈子啊!”

崔民干感觉心底在滴血,竟然被远方的族人给坑了,颤抖着声音下达着指令,“那么总比被陛下抓住把柄,全部下大理寺大狱强。”

“是。”

等管家彻底离去,一向以清廉示人崔民干,仿佛被卸除了一身的力气,松软地躺在冰凉竹席上。

古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今有崔民干为五斗盐艰难度日。

“殿下,百骑司以查明,博陵崔氏,存在倒卖精盐的嫌疑。”

“太子舍人,你说说,这高门大族,买这个多盐干什么?”

名为储君的李承乾,从李二那里接手售卖长安,万年两县的精盐政务,对手中百骑司的报告不免笑出了声。

王素摇了下头,看向皇城方向,“除了这些大族,恐怕是大唐各地宗室消耗最多吧。”

李承乾听出了弦外之音,谁家没有几个穷亲戚,都想尝尝和皇室贡盐媲美的长安特产。

随即兴致怏怏地把手中的密保,递给伸长着脖子想一睹为快的程怀默。

“我大唐以农为本,这盐又是每家每户必不可少。”

“那么殿下,黎明百姓,能买到这种盐吗?”

李承乾想到了,精盐一贯的价格,这绝对不是普通农家能负担起的。

“那么长安最近的普通盐价呢?”

王素把李承乾问住了,他所需的一切,东宫内自然有人为他准备。

触及日常的琐事,根本不曾注意,自然也不知晓。

“江淮盐原本每斗310文,但受到了精盐的冲击,现在西市是每斗270文。”

“原本270文一斗的河中盐,也跌到240文。”

秦怀道说出了长安最近的盐价。

家中父亲一直卧病在床,为尽孝心,秦怀道曾跟着太子,去王素家蹭饭也学会了做菜。

并知晓长安街坊内,物价的大致走向。

“十文,足够四口之家,奢侈生活一天了。”

眺望着宫门的王素,打破了李承乾所处的信息茧房。

李承乾感到自己被孤立了,“阿素,你知道这么清楚?”

“我。”

“上次是谁,去的工部司,挨我一拳。”

“购买鸡鸭鹅鱼的钱,太子殿下报销下吧?”

“右庶子!”

“从今日东宫的膳食往下将一个标准!”

太子大踏步地从殿内,跑向延长的回廊,高声呼喊着自己的决定。

“我程怀默,正在长身体,这标准降了,去哪补回来?”

“带着孔师,去王素家啊!”

走到拐角处的李承乾,听到了大殿内抱怨声,对着壮硕如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