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轮回 我手握底牌

胡言

首页 >> 历史轮回 我手握底牌 >> 历史轮回 我手握底牌最新章节(目录)

第十章 又气晕一位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秦孝公将目光锁定到陈铭身上,他期待陈铭能有不世之奇策,扶秦国大厦于将倾。

然,别说是陈铭,就是景监推荐的卫鞅也未曾敬献一策。

此刻,阅人无数又安然泰之的秦孝公,终于按捺不住,开口询问道:“方才,站在广场之上的那位先生,难道只有即兴的一策吗?”

陈铭站起身来不卑不亢:“秦公,今日学子中,有一大才,其学问见识,远在我之上,

我与他比云泥之别,此人,日后定会使秦国问鼎天下”。

“此乃何人?”

“卫国人,卫鞅”

卫鞅与陈铭两次谋面,在洞春香一楼,陈铭的一句:良策只能献与明主,使卫鞅醍醐灌顶。

在雅间,陈铭口述《秦国求贤令》,文采非凡,字字珠玑,卫鞅自愧不如。

适才,陈铭在广场之上,智斗山东学子,即兴之才,更是无人能及,卫鞅倾慕不已。

此时,陈铭将自己高捧之此,卫鞅惶恐道:“秦公,先生才是大才,鞅不及万一”。

秦孝公对陈铭的才智,也是极为欣赏。

但是,陈铭既然在众目睽睽之下,力荐此人,那想必,也是有非凡的过人之处。

“先生莫要谦辞,赢渠梁愿意在此悉心讨教”。

陈铭微微一笑,挥臂做出一个请的姿势。

卫鞅无法再作推辞,便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

历史发展到这,卫鞅必定先用帝道游说秦孝公,二用王道,第三次采用霸道,终归获得了秦孝公的认可。

果不其然,卫鞅按照的他套路开始道:“天下万物,凡有所事,必有所学,而治国之道,为诸学之首,

自黄帝之后,治国之道,虽有改动,但终以王道为主流,

周氏东迁,王室衰落而列国崛起,治国之学,便成为众家争胜之势也,

但,终无超越王道之境界者”。

秦孝公闻言,眉头微微皱起,面露不耐之色,轻声道:“敢问先生,何为王道之学”。

秦孝公的神情,卫鞅尽收眼底,但依旧不为所动,侃侃而谈:“王道着德政,以大德使天下安宁之道也,何为德,政之魂魄也,视庶民如亲生骨肉,视邻邦与兄弟手足,视罪犯如亲朋好友,如此则四海宾服,天下归一”。

甘龙发问道:“先生,以为秦国如何行王道之治”。

卫鞅道:“行仁政,息兵戈,力行井田,赦免罪犯”。

今日,卫鞅急了,原本准备的帝道之学,他放弃了。

原因也很简单。

陈铭出现了,他满腹才学,机智果敢,风流倜傥。

处处高出自己,处处强于自己。

他要是秦孝公,他也会毫不犹豫的选择陈铭。

陈铭在秦国一天,他将永无出头之日。

他不敢在一而再再而三的去试探秦渠梁的耐心。

秦孝公淡漠道:“先生之所学,当下,并不适合秦国的国情”。

陈铭意识到了这一切,赶忙插话道:“卫兄,何必隐瞒真才实学”。

闻言,卫鞅身体猛然一颤,自己的计策,未曾公示与人,他是如何知晓。

卫鞅彻底慌了!

“笑话,当着一国之君,还有隐瞒自己的才学,岂不是愚蠢至极,不可理喻”取笑之人是秦国的左司空,杜挚。

杜挚和甘龙一样,在秦国身居高位,权势滔天,守旧派的代表人物,反对变法的先锋。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铭回怼道。

此刻,杜挚恨不能,亲手撕了陈铭,朝堂之上,秦孝公对他都要礼让三分,一个乳臭未干的寒门学子,竟敢如此猖狂。

生气归生气,但一时半会却不知如何反驳:“你……”。

陈铭左手微抬,示意杜挚不要说话,俨然一副居高临下,目空一切的模样。

杜挚看到陈铭轻视自己的神情,险些步了常田的后尘,吐血晕倒,好在一旁的甘龙伸手扶住。

秦孝公依旧保持着王者的气度:“先生,莫非知道卫鞅的治秦之策”。

陈铭望了一眼不远处的卫鞅,转而坚定道:“知道,了然于胸”。

卫鞅闻言,打了一个趔趄,险些摔倒。

“呵呵呵”秦孝公笑道:“那就不妨由先生替他,说一说秦国治理之道,渠梁洗耳恭听”。

陈铭向卫鞅躬身一礼:“卫兄,小弟今日就越俎代庖了”。

陈铭转身对秦孝公说道:“秦公,心中所要的不是帝道,也非王道,而是富秦强军之策,不知道,在下揣测的对否?”。

轰!

秦孝公今日第一次,被震惊到,他嘴角不着痕迹的抽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