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穿大唐:我和老李拜把子

天榜老狼

首页 >> 双穿大唐:我和老李拜把子 >> 双穿大唐:我和老李拜把子最新章节(目录)

006 带你是带不走了,但你可以端走!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李二看许弋说的言之凿凿,眼睛瞪得老大,又急切地问道:

“许兄,你这土豆好种吗,容易收获吗?”

唐朝麦类作物种植广泛,但是受限于土地肥力,耕种方法,化肥利用等,产量和现代社会比起来,真是少的可怜。

《通鉴》中提到:“元和中,振武垦田四千八百顷,收谷四十余万斛。”

也就是亩产约一石。

《新唐书·食货志》说:“京畿之内,每田一亩,官税五升,而私家收租,殆有亩至一石者,是二十倍于官税也。降及中等,租犹半之,是十倍于官税也”。

地主收租率十分之五,租一石,亩产当为二石。

这还是京畿良田,其他地方差点的地方收成可想而知。

要是赶上灾年,每亩地连半石麦子都收不到,完完全全就是靠天吃饭。

每逢灾年,饿死的人可谓不计其数。

就比如最近几年,李二能明显感觉到国家因为连年灾祸根基不稳。

蝗灾,干旱,疫病……

自从自己十人兵变玄武门,上天像是要惩罚自己一般,连年降下灾祸。

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粮食。

粮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民生之本。

所谓衣食住行,人不穿衣服能烧火取暖。人没有房子可以住草屋土房。人没有车可以走路,或者减小活动范围。

但是人六个小时不吃饭就会饿,两天不吃饭就会失去劳动能力。

一周不吃饭,就会死。

不管你是什么皇亲国戚,什么达官显贵,把你饿上一周,你会拿所有家当换一张大饼。

毕竟老百姓的要求很简单,只要能吃饱饭,就不会起兵造反。

穷人不会等死,穷人会抢粮再分配。

这也是李二现在最担心最怕的事情。

所谓“一粒米绊倒一个国家”,就是这个道理。

而现在,自己面前就有可以亩产二十石的作物!

想到这里,李二和房玄龄心情都是震撼无比,饥渴无比。

许弋拿起酒杯喝了一小口,不紧不慢地说道:

“这土豆啊,好种!这玩意儿种起来不看地肥不肥,只要有点土,浇点水就能活!而且种子也好拿,找个有土豆芽的地方随便切一块,往地里一埋就行!”

许弋说的轻描淡写,李二和房玄龄却几乎快乐疯了。

“天佑大唐,天佑大唐啊!”

一心忧国忧民的房玄龄此刻几乎是老泪纵横。

“先生有大才,有大才!”

好家伙,李二直接改口叫自己先生了。

唐朝称呼人为先生,都是把人当做有学问,有地位的老师看待,如《曲礼》中说的:“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

现在的李二,是真心把许弋当成隐于闹市的天降奇才!

李二的眼神都变得炽热了起来。

只要把这土豆推广下去,朕当青史留名,当成千秋圣主!

让那些质疑朕的人通通闭嘴!

李二此刻借着酒力,一把勾住了许弋的肩膀,指向碗里的土豆。

“先生,不知这土豆,我能不能带走几个,多少价钱,你随便开!”

随便开?

许弋嘴角开始上扬。

那可别怪我狮子大开口了!

不过许弋转念一想,现在似乎为时尚早。

一上来就拿出关乎国家之本的东西,自己很可能只有两种结局。

一种是功成名就,多年之后被人刻在庙宇祠堂里。

一种是功成名就,几天以后被人埋进黄土里。

试想一下,自己现在就拿出土豆,一步登天,要被多少人眼红,很可能就会招惹杀身之祸。

反正现在的季节正是夏天,距离中原大地下次能种土豆的时节还早。

就算自己把土豆交出来,百姓无法种植,于国于民也帮助不大,甚至可能会惹起祸乱战争。

想到这,许弋指了指碗里的一大盆土豆。

“这个,带你是带不走了,但你可以端走!”

李二和房玄龄一愣,显然没明白许弋这话是什么意思。

过了几秒,李二才像是听懂了,一下子眦睚欲裂,眼睛变得血红。

“你是说,土豆都被你做成菜了?”

本来幻想着美好未来的李二一下子急火攻心,差点一下背过气去。

“哎,那个外邦商人很难见到啊,我也是好不容易才拿到几个,这不都给你们做了土豆烧排骨嘛。”

许弋一脸无辜地说道。

李二和房玄龄听了这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