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余九焉

是九成焉

首页 >> 嘉余九焉 >> 嘉余九焉最新章节(目录)

第二十五章 浩大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程嘉余仔细听了一会儿才往窗口走去,街道上的热闹一览无余。

正弘街热闹,早晨多是卖菜的妇人或农夫,又或者是挑着豆花卖的走贩,其他诸如煮馄饨、小面、包子的摊贩,摊子上冒出热腾腾的气息,让人动容。

只是很快,街道中间的行人都被赶到两边,肃立的官兵一个挨着一个,将中间腾出一条空旷而宽阔的大路。

好在正弘街原本就十分宽阔。

窗口的冷风叫人退缩,程嘉余回去把那件原本褪在一旁的灰色大氅披上,回到窗口时就听见远远传来嘈杂。

程嘉余望了过去,一眼瞧见不远处红黑一片,为首近十人骑着大马,身穿黑色盔甲,盔甲左臂划了两抹鎏金,带着黑色头盔,随着身下马的步伐不断向前。

黑色盔甲是镇北军的战服,在德佑帝还是个少年的时候镇北军不叫镇北军,只是一支镇北王掌管的北方地方军。

德佑帝少年时登基,自己的两个兄长斗得死去活来最后居然都死在了围猎里,两个人为了猎同一只鹿不慎掉进了悬崖,等找到时就只剩下尸体。先皇一时没有挺住,临死前把皇位传给了仅剩的皇子也就是德佑帝。

德佑帝登基仓促,在此之前他也不过是个整日里同还是世子的镇北王顾琰满京城鬼混的纨绔。登基之后内忧外患,朝堂不稳,乱成一团,他又是刚刚接触,虽然忠臣尚能帮他几分,可自己两个哥哥的遗留势力还是在不断使绊子想要让自己两个哥哥的儿子继承上位。偏偏这个时候,北方的契丹突然进犯,叫北方连失六座城池。

朝廷安逸许久,一时竟找不到人能出战。

顾琰就是这个时候自请出战的。那时的镇北王这个异姓王的名头也不过是先祖挣来的,到了上一任镇北王的时候,已经没有人去过北地了。

顾琰解救了德佑帝的燃眉之急。

十二月的寒冬,顾琰是雪中送炭。

当年的德佑帝和顾琰坐谈了一夜,第二天早朝的时候德佑帝就宣布了当天清点三万兵马由顾琰带队,即刻出发。

但是顾琰的自请出战没能得到顾家其他人的支持,只有一个跟他平时没有什么交集的庶弟顾琼特意跑来跟他说想要跟他一起去以外,连他的父亲都不让他去,可他还是去了。

十二月近年关,京城满街道盖了厚厚一层雪,寒气冻得人好像连思维的变慢了,西郊大营的三万兵马在一天内整装变得艰难,是一直到了第二天天将亮的时候才出发,顾琰被封指挥使,顾琼被封指挥同知,两个皆至三品,德佑帝算是给了顾琰兄弟极大的信任和荣誉。一个蒙荫进军营的勋贵从来没有一进去就给了三品的,何况一封就是两个,这俨然是本朝甚至历史上的第一例。德佑帝是等了大军出发后才下的旨意,朝堂上就算有人反对也叫德佑帝一一挡了回去,也是这一次,德佑帝第一次展现出以往没有的魄力,唬住了不少两个兄长的旧势力。

顾琰没有辜负,京城内不断从北边传来胜利的消息,朝堂上讨伐的声音也越来越小。

顾琰和顾琼到底是继承了先祖的血液,两人一步一步的将契丹赶出去,慢慢的收复回六座城池,叫契丹元气大伤,近十年再无力进犯。

那时顾琰带去的人不多,真正起到作用的是北境隶属镇北王的一支地方军队,在顾琰到达之前有效的抵御了契军。他把这支军队带回了京城,德佑帝为了犒赏特意给这支军队赐名“镇北军”,后来队伍逐渐壮大形成如今的规模。

镇北王旁边还有荣王和景王突兀的身影。而身后依然是走时的百官,百官的身后则是一片黑甲兵,人数不多,大部分的镇北军只跟到了城门,等镇北王进城后就往西郊大营去驻扎了。

即使如此,同镇北王一道进城的那一支军队仍然表现出让人震撼的力量。

整齐划一的军队发出“嗒嗒”的声音,虽然身着铠甲和头盔,却仍然能清晰的看到脸上肃然的杀气,身板挺而直,到底是从战场上回来的人,和旁边护路的官兵形成鲜明对比。

路边的人似乎才反应过来,从刚开始被这一阵仗震慑变成了欢呼。

“是镇北王!镇北王回来了!”

“镇北王?真的是镇北王!镇北王回来了!”

于是渐渐的两旁的百姓自发有序的不断呼喊着,“镇北王!镇北王!镇北王!”

两条路旁边越来越多的闻声而来的百姓,护路的官兵被挤得越来越往道路中间,喧嚣之下有人出来开路组织了。

程嘉余所在的三楼并不能完全看到,但她的视线范围已经很好了,

三楼较高,大概是为了能更好的看到正弘街的风景,万福楼特意裁出一处向外,放了茶座,程嘉余就坐在那。

镇北军踏上正弘街以后欢呼声就不曾停过,每走到一处那处的欢呼声就更大些,程嘉余听得真切,耳边的欢呼声渐渐大了,整齐划一的脚步声也近了,她站起来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