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宕尘缘

作家NUNUxU

首页 >> 跌宕尘缘 >> 跌宕尘缘最新章节(目录)

第一百一十八章 终极尘缘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这是一个制造和见证奇迹的时代,但人们对铺天盖地的信息渐生钝感,说奇不奇,见怪不怪,非惊天动地或牵涉到切身利益的事都难以引起特别的关注。

近日,李宏从网上看到一则有关独居老人孤寂离世的新闻颇感震惊。

有位独居过世老人在海外的子女在网上拍卖已故父亲的房子,并将父亲的遗物交由买主随意处置。

买方是个有心人,他从老人的遗物中发现了诸多有价值的东西。其中有逝者生前合家大小的照片、日记、奖章奖状、珍藏物品等,皆分门别类有序存放。于是,买主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拿到网上拍卖或分送,将他认为过时无用的东西作垃圾处理。

从日记中得知,逝者曾是一名知青,后来上大学、进工厂,由普通技术人员晋升到高级工程师,后因体制改革而下岗。经一番拼搏,白手起家,拥有一份不错的家业,将子女送到国外深造定居,夫妻俩留居国内养老。结果,子女几年才回来一次,待不了多久又忙他们的事业去了。两位老人相依为命,几年后便先后离世。之后,就出现了前面的一幕——他们生前视为珍宝的东西,除了房子,其余均被子女弃如敝帚,任人取舍。

可怜两位老人毕生追求和精心经营的一切都顷刻间化为乌有!

看到这里,李宏和他的朋友们都有一个想法:孩子还是留在国内的好;自己的东西,该用的用,该扔的扔,不要像个博物馆似地什么都珍藏,免得到时身不由己。

李宏还有个想法:与其珍藏物品,不如珍藏文字,届时即使物不存,但思想和文字却可以永存。

“你说得倒轻松,但不是谁都能像你似的能用笔拨拉那么几下!”潘辰岳笑驳李宏。

“即使能拨拉的出来,也不见得能出版。”姚喜民火上浇油。

“那也未必,”程绮丽力挺李宏,“不会写可以学,也可以请人代笔,关键是要有那个心。”

马旭东随手拿起身边旅行折叠桌上一本介绍运筹学的书晃了晃说:“我看也是。就拿我们这几个人来说,只要有这份心,谁不能涂抹几下?再说,现在出书,只要肯付费,又有何难?即使文字不过关也有人代庖。”

“你们在谈论什么?这么热闹!”李宏的战友陈军歌从停在离这里不远的房车处走来,左手拎着一大瓶饮料,右手拿着一叠一次性纸杯,热情地说:“来,大家喝点饮料解解渴。”

在军歌之后,又陆续过来了几位朋友,他们分别是王钧、肖彦、黄楚河、李德海、苏晓彤等人。因为今天是李宏提议,马旭东组织的交游,这些平日里各忙各的只在微信中交流的朋友们终于聚在了一起,尽享广阔天地游目骋怀的乐趣。

今天游玩的地点,是柳萌的金狮山。此山雄伟壮丽,古木参天,夏天是避暑胜地,冬天是赏雪佳境。据说山中还有位保境安民的仙姑。因此,山中常年游客不断,被辟为省级旅游风景区。此时已是深秋,眼前红叶飘舞,耳边百鸟鸣唱,煞是一番热闹景象。

李宏他们上次来此度假,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事了,故地重游,自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感觉。

听完李宏转述的话题,军歌在赞同以文传家论点的同时,另有一番自己的见解:

“你说得不错,人这一生是要留下点有价值的记录。这无论对于个体还是集体都是有必要的。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大家如果合得来,可以一起去找一处离城不远的山青水秀的地方,辟一块地,既是休闲场所,也是劳作场所,养些鸡鸭,种些瓜菜,大家互相帮扶,共度时光。”

“好!”李宏几个同时叫好并报以掌声。

一群好友,一片胜地,一册华章,大概就是李宏等年过半百的人们心目中的终极尘缘了。

“东晋陶渊明憧憬的世外桃园也不过如此了!”精于茶道,此时正在便携桌上泡茶的黄楚河笑言。

“你们这也想得太狭隘了!”头戴柳条帽,刚和孩子们打完军棋战过来要水喝的李亦斌插嘴道:“如果人人都像你们这样想、这样做,那世界哪里还会发展,不又回到原始社会去了吗?!”

“那是你们年青人的事。我们这辈子奋斗过,也奉献过,现在到了这把年纪,能自保就是对子孙的支持,对社会的贡献了!”潘辰岳笑着回应亦斌。

“真是后生可畏啊!”马旭东感慨,“曾几何时,我们不也是这样想,这样做的吗?但人一旦上了年纪,这斗志不知不觉也就减退了,哪里还有少年人那样的斗志?”

“是呀,但人老精神不能老。精神越是年轻化就越不容易衰老!”王喜民站在一块形如蟾蜍的巨石上,把手一挥,仿佛一位哲人拟地发表高论。

“有道理!”李宏放下手中的望远镜,称赞道:“难怪你看上去比同龄人要年轻许多。”

“人的心态的确很重要,”已经恢复自由,因年龄原因退居二线的王钧,深有感触地说:“我刚被弄进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