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祖父,洪武大帝朱元璋

害虫的微笑

首页 >> 大明:我祖父,洪武大帝朱元璋 >> 大明:我祖父,洪武大帝朱元璋最新章节(目录)

第十七章 名臣汇聚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文华殿占地极广。

朱允煊从文华门入,沿着长长的回廊,穿过文华殿正殿,又绕过后面的詹事府所在,才来到了皇子公主们平日里读书的大学堂。

此时的大学堂前。

翰林学士解缙,国子监博士刘三吾,翰林院修撰黄子澄,兵部主事兼翰林编修齐泰。

以及刚被举荐入宫廷的方孝孺,和其他几位翰林院的博学大儒们,齐齐的站在学堂门口,等着即将到来的皇子皇孙们。

好家伙。

看着几个比较陌生的面孔,朱允煊心中却冷笑不止。

如今的东宫官,不少都是后面撺掇着建文削藩的老学究,这些人啦做学问行,治国不行。

不过朱允煊还是朝几人拱手恭敬的行礼道:“见过几位学士,师傅。”

“臣等,见过宋王殿下。”

学堂门口,身着亲王常服的朱允煊,恭敬的朝几人问好。

这几个人啊,不论他们后面做了什么,但是他们的忠心可鉴。

值得他以学生之礼见之。

几人都是方正之人,以老师身份受了朱允煊学生之礼,自然也已臣子的身份像宋王回礼。

朱元璋这个人吧,虽然起于草莽,但是对孩子的读书习文却很是重视。

当年为了教导太子朱标和众位皇子,不惜降阶请宋濂为东宫太师,并任由宋濂选拔有学问的官员,充实到东宫的师傅中。

“宋王殿下,这是您第一次来大学堂,可准备好了?”翰林院修撰黄子澄看着朱允煊笑着问道。

这个宋王殿下自幼长在民间,叶兑是他的老师,他也想试试这位由隐士大儒教出来的宋王殿下,会有怎样的惊人学问?

而且他与齐泰可以说是朱允炆的铁杆支持者。

对朱允煊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宋王,自然不会有什么好印象。

自打他们入文华殿教学以来,一直都认为皇孙朱允炆才是大明最好的继承人。

“你是?”朱允煊看着黄子澄。

“臣,翰林院修撰黄子澄!”黄子澄朝朱允煊拱了拱手道。

原来是这个家伙。

朱允煊微微一笑,看着黄子澄道:“恩师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有提到过你,说你也是有学问的人。”

黄子澄听了微微一愣。

他问朱允煊准备好没有,除了存在考教之意。

更多的也想为自家的越郡王出出头。

可哪曾想,朱允煊直接把他的恩师搬了出来。

叶兑,宋濂谓之曰当世奇才。

他像朱元璋所献的‘一纲三目之天下大计’,犹如三国时诸葛亮与刘备的隆中对。

朱元璋后来能得天下,叶兑所献之策可谓功劳甚大。

他黄子澄何德何能能够得到叶兑的夸赞?

一时尴尬的杵在原地。

朱允煊看着黄子澄窘迫的模样,眼中闪过一丝不屑。

他不过是借用自己恩师的名头,呛一呛黄子澄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

当世大儒中,能够得到他恩师称赞的,也就是宋濂,刘基,刘三吾这样的老人。

“宋王殿下!”

这个时候,捋着胡须的刘三吾站了出来,狠狠的瞪了眼黄子澄,然后朝朱允煊笑道:“老夫来为宋王介绍介绍其他几位东宫师父。”

既然刘三吾出来当和事佬,朱允煊也就懒得与那黄子澄再做计较。

这家伙留着以后再来收拾。

“宋王殿下!”

刘三吾指了指身边的另外三人,一一介绍道:“这位是翰林学士解缙,这位是兵部主事兼翰林编修齐泰。”

刚刚已经行了礼,所以这会儿朱允煊只是朝两人微微点了点头。

“这位...”

刘三吾指着身边身着一袭白衫,头戴方巾的中年儒士道:“这位是刚入京的方孝孺方先生。”

“今日也是受皇帝的指派,到文华殿来考教殿下和众位皇子皇孙学业的。”

方孝孺,大名鼎鼎啊!

“臣方孝孺见过宋王殿下。”

“先生不必多礼,咱们啦关系匪浅哦,算起来亲近得很。”

方孝孺听得一愣,有些诧异的看着面前年轻的宋王。

所谓花花轿子众人抬。

先不管这帮子书生们有多迂腐,但是他们在大明士林中的影响力可不是一般大。

特别是这方孝孺,别看现在无官无职,但他的老师可是与刘基,王袆,以及自己的恩师叶兑齐名的一代文宗宋濂啊。

单就此,方孝孺在士林中的声望就不比跟他站一块的几人差。

何况现在的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