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京却

看雪听云

首页 >> 明月京却 >> 明月京却最新章节(目录)

第三十五章:犹豫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那农妇一言既出,虽神情阴郁声色浅浅,但这几个字犹如霹雳一般,使得殿上诸人皆为震惊。薛刚与韩登二人侧目相顾后俯首不敢言语一二,其余姚方与崔琰二人大为不解,慌忙叩拜。

“圣人明鉴。臣每日都在此间点卯寻查,三年间未曾去过婺源一步,此民妇我也未曾见过!”

“父皇!姚方所言句句属实,他这几年并未曾离过京都半步。此民妇怕是丧夫之后失了心智,一时记错也未可知,还请父皇叫大理寺和刑部多加审查!”

圣人横眉冷对,制止了二人辩解。然后对着姚方伸出一指,朝着秦娥问道。

“你可认识他?”

秦娥回首瞧了一眼。

“未曾见过。”

圣人眉心略皱,眼皮略略抬起。

“不认识?”

见那女子又摇头否认,便接着说到:“他就是你刚才说的,那个齐王殿下的旧人,姚生。”

秦娥侧目,仔细上下打量,看了半晌后仍旧摇头否认。

“不像。”

殿上诸人惊诧,薛刚正要上奏,却被崔琰抢先道。

“陛下。定是有人...”

圣人坐在暖塌上,左手虚伸,抬手打断了他。

然后俯身向前,面上挂着一丝戏谑,似乎与那秦娥说笑。

“事关你儿性命,你可认得真切?”

那妇人被他惊吓,又往近凑了几分仔细辨认,随后伏在地上哭了起来。

“圣人饶命啊。那人当日戴着面纱,面目看不清楚。可从身形和口音来看,确实不是这位将军。”

圣人渐渐支起了身子,披在肩头的滚龙织绣锦袍轻声滑落,然后跌在地上,他却未曾察觉,身子仍往后慢慢靠下,嘴里叹出一口长气,似是解脱,又似是失望,眼神落寞地望着政德殿金碧辉煌的梁顶上金玉漆刻的五爪金龙,止不住的哀叹从喉咙间发出声响,仿佛要将时空叹断。

崔琰双膝跪在地上,拱手不语。

过了半晌,薛刚叩拜。

“陛下。既审到这里,想必此线索再难进展,容臣再查检其他,复来禀报。”

圣人便挥了挥手,示意他们退下,薛刚却有些为难。如今殿上跪的民妇秦娥与姚方都是案子的线索,民妇倒好安置,大不了押在牢里便是。可姚方乃朝廷命官,更是齐王殿下亲随,眼下储君空置,说不准将来齐王是否上位。早间冒着大不韪在王府门前惹了他,到头却竟也只是嫌疑,免得不要洗去罪名。这时若不讨得圣命,恐怕日后自己在他面前不好交代。

“这...殿上嫌犯如何处置,还请圣人示下。”

“先押下去吧。改日再审。”

崔琰一听如此,急忙跪膝上前几步求告。

“父皇!既说不是姚方,必是有人假冒名讳,指使赵鹏四人散播谣言。还请父皇赦了姚方,让他戴罪立功协助韩将军。”

圣人微微睁开眼皮,浅浅的瞥了崔琰一眼,似乎并不在意他所说,复又挥了挥手。

“先下去吧。孤有些累了”

崔琰虽不情愿,但见他双目紧闭神色烦恼,只好拱手出了殿。拍了拍衣裳的灰屑,正准备回府,却被大理寺卿拉住了衣袖,拱手施礼。

“殿下留步。”

崔琰也拱手回礼。

“薛大人。”

“殿下。今日之事,确有误会。还望殿下宽仁大量。”

崔琰虽不愿在殿前人多眼杂之际与他攀谈,但对方是两朝老臣,又是主动礼让,自己也没有不回的道理。

“薛大人秉法执事并无不妥。索性只是一场误会,想必即日即可澄清。”

“殿下宽厚。依律,薛某是此案督办,不该与殿下私谈。但薛某是臣子,见着殿下该有此礼。而且,一些话若是避着旁人讲了,反倒容易被人混淆。”

崔琰见他举止严整不落旁人闲话,但言语闪烁似有所指,复又拱手。

“薛大人执法大理寺许多年,最是明镜。十六字案我也有所耳闻,只是圣人令讳,所以不曾过问。那女子分明不认识他,为何无端捉了姚方过来问话?而且,圣人今日也有些...”

崔琰说到此处,却不知该如何描述个中滋味。此事盖因影响天家声誉,所以圣人才亲自过问。但圣人今日仔细盘问之态与事发当日大开杀戒之愤大有不同。不问赵鹏何日归乡何时离家,却只问银钱资助,又抓来姚方对质当堂,似乎是故意而为之。

崔琰思来想去还是不得其解,只得沉吟半晌。薛刚却道:“殿下。姚方是殿下亲随,又是五品武将,大理寺当然不会无端捉拿。”

说罢,薛刚从物证盒掏出那枚玉簪,崔琰方在殿上见过,立即认了出来。

“这玉簪可有疑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