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京却

看雪听云

首页 >> 明月京却 >> 明月京却最新章节(目录)

第一章 :霜降 (1/4)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冬日的天色多是阴沉,黎王朝的都城镐京虽然多是玄砖铺就,但此时被阴云遮盖,低沉沉雾蒙蒙,更像是泥土地上生了丝丝白绒的霉菌让人厌恶。

天色从东方开始光亮,直至卯时过半,太阳才从云里稀薄处影影绰绰的探出一抹光彩,渐渐地显出红的灯笼、绿的旗帜、翡翠砖瓦、金色城墙,整个都城从此刻开始光怪陆离。

毫无疑问,金色从来都只属于皇城。镐京也不例外。从皇城内分成上百个隐藏于红砖绿瓦下的金色栾殿,大的,小的,纵横成四十五个楼阁亭台。最正中心处的太极宫是宣政殿,有几位紫袍老者手抱乌纱正垂首移步出来,脸上各个神情忧虑,同时一言不发。显然,今日的早朝并不愉快。或许是圣人又发了脾气,或许是北方战时吃紧。近年来,虽然草原部落侵扰渐歇,但总有小股土匪骚扰当地百姓安居,圣人数次与对方谈判也未能立竿见影,毕竟土匪是不住在固定的家里。

宣政殿金碧辉煌四面通透,三十二根朱红色的擎天柱子合围环抱,屋檐上鸟兽为脊金龙伏架,从五十仗处至门前,有两列护卫披挂整齐,手持矛戈面如霜铁,地上的玉石板看似温白,但在冬天摸上去却是冷得人心里都在打颤。殿里跪着四个看不清模样的兵卒颤颤巍巍,衣衫上的血渍已冻结成干裂的深褐色,寒冷和疼痛驱使着他们带动锁链哗哗作响。遗憾的是,他们的疼痛并没有给对面这位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阳光从侧面照进来,正洒在威严的的大殿前,一张银白的丝绢被人揉成一团弃在地上,一个身穿褚黄色滚龙袍的男人负手站立,身旁的案几被七零八落,想来也是他所为。程笃汝是宫里的老人,这般场面早已见过许多,眼见这位发起了脾气,便使了眼色让几位徒弟别伺候了赶紧都躲了出去,自己则伏在地上一声不吭。

静了半晌功夫,那人抬头示意,几位银甲亮盔头戴花翎的骁卫从殿外虎狼般奔至。盔甲铿锵的撞击声回响在空荡的内殿上,犹如催命的丧钟令人心惊胆战。不顾几人辩解,他们径直拖起跪在地上的人就往外走,哪怕这些人昨日也穿着与自己一样的甲袍,此时口中还呼喊着自己的名字,也只能粗暴地将其架上肮脏的囚车,然后用铁链锁死。

囚车摇摇晃晃,宛如一个随时颠倒的玩具,车里的人被木头刺痛得不敢动弹,熬了炷香功夫,直到手腕脖子都被磨烂才停了下来。

这里是大黎最繁华的街市,也是埋葬性命最多的,只不过那段故事早已是多年以前。那场战斗遍布了镐京城的大街小巷72街坊,红甲黑甲白袍布衣各色军士横尸遍野,红色的是前朝王族士兵,早已颓丧不堪毫无战斗力可言,而黑甲则是与新王南征北战多年的壮年兵丁,白袍和白衣则是书生、百姓。与其说是战斗,不如说是屠杀。不到两日功夫,数万条生命在矛戈下消逝,鲜血从西市的滢水顺势东去染红了东市的俪水,桥上的白玉石板由于被沁染得血红不得不全部重建换成了玄色。

唯一不变的是街口数十年如一日的热闹喧哗,街市两侧仍旧店铺林立,赶早市的人们早已摩肩接踵。眼见囚车过来,原本交错的人潮瞬间被这多日不见的“斩刑”吸引,顿时人如蚁潮涌来,似要将那几人生吞活剥。

没有判官、没有衙劳,只有几位骁卫。手起刀落,四颗人头滚在地上洒着赤红鲜血。老人捂住孩子的眼睛,但捂不住她们内心的恐惧,人潮里的喊叫声哭闹声瞬间此起彼伏,仿佛时间又回到了十六年前。孩子尚在颤抖,那囚车随即当啷起丧钟原路回去了。再过了一炷香的功夫,人群慢慢地窃窃私语地散了,啼声变成了闲言,哭闹变成了嬉笑,喊叫变成了吆喝,往来的人们脸上满是轻松愉悦,偌大的京城重新变得祥和,变回早市里的那片繁华与喧嚣。

一位身着皮制轻甲的军官,从兵部办完月例发放,一路从安乐门上疾驰过来。刚拴稳了马匹,又快步行至平康坊外,一路上眼观六路思忖不停,似乎有要紧的事情等着他去办。

街口不远就是朱雀大街,这里是官道,由太极宫起直至南门城墙,此刻当然也是人声鼎沸。几个粗衣巡差盯着西侧的过路人反复盘问,西域客商牵着骆驼叮当作响,妖艳的歌姬舞起雪白的腰肢迷得行人不肯挪步。喧闹之中,几声咯咯笑声由一侧传来,两个纤瘦身影从国子监大门里钻出。那两人头上纱罩散落,瀑般长发随风飘扬宛如风中地青色纱裳,然后手挽着手轻车熟路地钻进了人潮。转眼再看,身后几个老头身穿紫色、红色官袍举目四盼,见那二女子失去踪迹,兀自在那里颤抖着胡须跺脚。

这里东去数十米便是市口,两人于人潮中行进不久,料定那几个迂腐老头不敢僭越,所找了一家女儿家的胭脂铺藏身。此刻理了身上的衣物打扮,这才显出了女儿家的妆容和雪白的脖颈。那老板也是见多识广,见二人虽举止疯癫衣衫污渍不堪,但衣物布料和手上的帕子却是上等货色,想来定不是寻常人家的小姐,心里着实高兴,便拿起不少东西过来兜售。

这日是本朝秋闱科举,三省主考六部协办,举国关注。学子齐聚镐京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