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有把枪

梦吴越

首页 >> 崇祯有把枪 >> 崇祯有把枪最新章节(目录)

第063章 惩罚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辽东,盛京。

晋商覆灭后,走私关外的物资急剧减少,不到往年一半。对于重度依赖进口的辽东来说,这简直算是噩梦。

没有了晋商,会有其他商人补充,只要利润足够,哪怕冒满门抄斩的危险,也有人会来给清国输血。

十倍利润,资本家会毫不犹豫生产勒死自己的绞刑架。

新的商业体系构建需要时间,没有一年,也要半载。

在朱由检的商业封锁下,辽东能否坚持到那时候,只有天知道。

崇祯皇帝虽然没有直接对八旗开战,然而他在京城的商业战已经影响到了辽东物价。

多尔衮虽然不能准确理解其中原理,然而他知道所有这些都是朱由检在搞鬼。

一场针对明国的惩戒战,正式拉开序幕。

崇祯十七年,五月十八。

镶黄,镶蓝,正蓝,正白四旗主力五万人马,兵分数路,由喜峰口,张家口,居庸关等处破关,攻掠明国。

五月下旬,八旗各部在通州集结,劫掠京城周边。

多尔衮志在必得,成竹在胸。他的自信不是没有道理的,八旗太久没遇见过对手,没有任何一支军队敢于正面对抗,更不要说是野战。

唯一需注意的可能是盘踞在山·西的顺军,不过这群泥腿子现在正深陷宁武关,与秦王朱聿键血战,自顾不暇。

多尔衮没有招惹李自成的意思,他知道那些老营不好对付,比明军宣大镇要强,而且明国足够大,大到可以让八旗与流贼两边同时开抢。

这是多尔衮巩固权力的绝佳机会,战争是获得权力的捷径。此次入关之战对于多尔衮争夺汗位至关重要。

当然,另一种结局是,多尔衮在北,京城下遭遇他阿玛努尔哈赤在宁远同样的命运。

当年要了努尔哈赤性命的是宁远红衣大炮,这一次,红衣大炮不是主角,取而代之的是威力更大,射程更远的新式火炮,或者是朱由检手中的狙击步枪。

如果多尔衮了解朱由检现在真正的实力,他宁愿待在深山老林中啃树皮。

当然,辅政王还不会沦落到啃树皮的地步,这只是一个比喻。

“比喻,朕不要这个比喻!“

崇祯十七年五月十一日,京城皇极殿。

朱由检拍案而起,龙颜大怒。

“秦王不是张巡,宁武关不是睢阳,不要把胡乱比喻!宁武关不会丢!朕已派郑王率援军西进,援军很快便会抵达,还会有更多援军在后面,李自成休想再往东一步!”

朱聿键战死的消息还没传回京城,不过朱由检能想象到山·西战事有多惨烈,实际上,他已经将秦王当做炮灰,也就不十分在意他的死活了。

虽说召集天下藩王入京勤王多少有些削弱的意味,不过现在,朱由检还不希望秦王战死,他必须在山西扛住流贼,否则顺军滚滚而来,他的中兴大业就算泡汤了。

这日早朝,魏藻德将秦王比作安史之乱坚守睢阳的名将张巡,说他坚守宁武关已有旬月,杀死无数,大挫流贼士气,秦王忠勇可嘉,大学士奏请为其增加食邑,不想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

张巡以数千残兵力战十万安禄山叛军,坚守月余,杀敌万人,最后睢阳陷落时,城内人马相食用,活人见不到几个了。

“谁说秦王殉国了?!朱聿键不会死!朕已派兵救援,宁武关不会陷落!”

皇极殿上,朱由检与大臣商议宁武战事,商议了半天,也没什么头绪,无非是要钱要人,而这两样,朱由检都没有。

兵部尚书禀告,张家口外夜不收带回消息,发现大股建奴哨探,有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骑兵越过长城向口内渗透。

这当是大举入口的前兆。

建奴突然南下,出乎皇帝预料,不过在原本的历史位面中,清军要此时已经在山海关外一片石捡漏,迅速击溃强弩之末的大顺军,席卷南下,攻占明国。

因为穿越者的乱入,历史轨迹发生重大改变。顺军主力在山·西受阻,补给艰难,于是被迫开始抢掠晋商,原本已经元气大伤的晋商,在李自成的助攻下,旋即灭亡。

辽东因为晋商覆灭,商业凋敝,物资短缺,多尔衮被迫率兵南下。

形势瞬息万变,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朱由检不愿重复历史悲剧,是战是和,何时开战,都必须仔细斟酌。

九边兵镇皆不可依靠,对朝廷的服从也只限于名义之上,各位总兵听封不听调。

现在能依靠的,只有新近训练的中卫军,三千人不到。

让他们去和五六万清兵精锐对抗,未免太过玄幻,手撕鬼子的神话只存在网络小说中,而朱由检现在面临的是血淋淋的残酷现实。

崇祯令内阁发文,诏北直隶各路总兵来京勤王,同时让藩王加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