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魏永毅

Justwyy

首页 >> 仅仅魏永毅 >> 仅仅魏永毅最新章节(目录)

1.1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一个幼儿园的小孩脑子里在想什么?

应该不太有人会在意这个问题吧,一个幼儿园的小孩脑子里能想什么呢。但是如果别人问你,也许你就会想一想,我幼儿园时脑子里在想些什么呢?

那是真正的90年代,不是加了旧滤镜在电影城里拍出来的场景。街道只有不到十米宽,路上也没有条条白色行道线,小摊小贩在路边随意摆,最流行的瓷砖是红蓝相间的小瓷方块,市场的大喇叭放着广播,马路上偶尔开过一辆黑亮的帕萨特——我就是生在这样一个小镇上,长清。

其实严格来说我一岁之前都是在老家里住的,一个叫西兴隆村,挨着黄河的地方,据母亲说那时她经常带着我在黄河边淌水乘凉,但我的记忆里没有那部分,毕竟太小了,所以在我这就忽略掉了。

因此我记忆开始的部分,大概是从幼儿园开始的。那时候我在想什么呢,一个胆小,好奇,好动又有些坏的自私小孩,在讲这些之前,必须讲一点我记忆之前的东西。

25岁的父亲和23岁的母亲只有五千块钱,找亲戚东拼西凑了三四十万后,在当时镇上最繁华的地界买了一套九十几平的房子,有了一个小家和我。原以为生活就此稳定,把买房的钱慢慢还上就可以过上幸福安稳的日子。但是奈何我不同意,不到一岁就爱感冒发烧,还得了心肌炎,本就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那个年代对很多疾病没有系统的治疗手段,也没有特效药,最重要的是没有钱。

母亲初中毕业水平,高中连考都没有机会去考,家里五个兄弟姐妹,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一个弟弟,姥爷是一名人民教师,我的名字就是姥爷取的,可能当初他就知道我会饱经磨难,要有毅力一点吧,姥姥没有文化,那时的教师也没有多少工资,所以是普通的贫困家庭,重男轻女的思想加条件困难导致五个兄弟姐妹只能供大舅读高中,于是在母亲初中毕业后,工厂招工,便直接去了,中途经人介绍认识了我父亲,后来又变成了下岗职工,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能。父亲也是初中毕业,情况和母亲差不多,爷爷同样是教师,父亲是家里老二,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后来父亲自学电路原理和电气系统,也算是有了发不了财也饿不着的一手技术,直到现在也不愁工作。

那时大姨和舅舅看到黑瘦的我,体弱多病,再看看我们的家庭条件,除了房子一无所有,纷纷劝母亲放弃给我治疗,再要一个。母亲是个性格坚强的人,虽然这后来多半是因为我才变得越来越坚强,但她当时就拒绝了,她从没想过放弃我,父亲也一样。

于是便开始了求医之路,从市里的儿童医院住了半年,几乎花光了所有的钱,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没办法,还是要跟亲戚借,爷爷和奶奶卖掉了老家的房子,自己去租房子住,给父亲钱来救我的命。妈妈没什么本领,想到了刚结婚时跟父亲去BJ旅游时跟小贩学的做煎饼果子,于是买了一辆三轮车,装上钢板玻璃架,变成了城里一个沿街叫卖煎饼果子的小商贩,而且这一变就是近十年。

而父亲则在小舅开的酒水商店里面帮忙打工,只能把爷爷奶奶请到家里来照顾我,因为买房也已经借了小舅家很多钱,父亲也不好开口要工资。所以我治病住院的花费,几乎全靠母亲每天早出晚归风吹日晒卖煎饼果子得来,这一周要赚出下一周的住院费医药费,不然我就只能等死。那时,她还不到三十岁。当然我能一直接受治疗也十分感谢所有的亲戚长辈对我们家的帮助。直到后来,父亲应聘到了一家电气公司工作以后经常出差,家里条件才较好一点。

当然这些都是这些年来听父亲母亲的转述得知的,具体细节非亲身经历很难感同身受。就这样我慢慢长大,身体状况也好了一些,不再需要住院,但还是要经常输液治疗,就在家楼下的小诊所里,有时不方便也会请诊所的护士到家里来给我打上针,毕竟我是老回头客,诊所的人全都认识我,而且诊所的医生就是在我家楼下一层住的邻居。

因为心肌炎的原因,从小不能剧烈活动,因此所有和小朋友们一起的活动都没有我,在我的印象里,哪怕哥哥姐姐弟弟来家里找我玩,我也只能看着他们玩,他们走,硬等着输完液,拔掉针。那输液管就像一条锁链,把我的自由控制的完完全全,只能在以输液瓶为顶点的高,输液管长度为斜边长的圆锥底面圆形半径范围内活动,即使松开也不能跑不能跳。那时自己一个人最擅长的游戏就是给各种玩具打针,甚至给沙发打针。

直到在家西边不远处上了幼儿园。

幼儿园的名字已经不记得了,虽然现在想想很近但那时觉得幼儿园就是离家很远的地方,因为有一次放学下大雨,学校的老师骑着踏板摩托车捎我回家,也许是路不好走慢了点,就让我感觉走了好久好久才到了家楼下,其实也就几百米的距离。虽然不记得名字,但记得幼儿园的大门就是用那种红蓝透亮的方瓷块砌成的,说是大门其实也就两三米宽,大门正里面是一座假山,后面一堵高墙,墙上画着红太阳和白云,门口正对的就是小巷子的丁字路口,路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