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卧唐城阅繁楼

鹏城张小六

首页 >> 醉卧唐城阅繁楼 >> 醉卧唐城阅繁楼最新章节(目录)

第4章 焦虑与无奈 (1/1)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换源:

李显今日的自告奋勇,相较于他往日遇事避之不及的性情,确实显得有些冲动。他内心明白,若有可能,此刻并不愿过早地引起武后的注意。这不仅是因为自身实力尚不足以应对,更因为他还没有完全将三段迥异的人生经历,或者说三个不同的灵魂融为一体,故而并不适合在朝政大事上轻率表态。然而,李显有着自己的苦衷,不得不站出来一试。

上官仪的不幸结局及其背后的真相,或许不为外人所知,但李显却心如明镜——表面上看,上官仪因被指控与废太子李忠谋反而遭武后下令满门抄斩,实则是因协助高宗起草废后诏书而遭武后暗中指使许敬宗构陷。在上一世,高宗李治曾竭力想要挽救上官仪,企图利用武后坐月子之际大赦天下,却被许敬宗以不足为由驳回,尽管高宗亲自与许敬宗交涉,仍旧无功而返。结果,上官仪全家在武后知青前夜已被处决,高宗的救援化为泡影。从此,心灰意冷的高宗日渐颓废,朝政大权渐次落入武后之手。上官仪之死,无疑是高宗权力流失的转折点。

李显对上官仪的才华一直心存敬仰,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但这并非他此次贸然出头的主要原因,他更不愿看到武后过早地完全掌控朝政,他需要时间来巩固自己的基础。按照李哲的思维方式,上官仪的死并非不可接受,只是不能死于高宗救援不力。前世的李显选择了沉默,但今生,为了改变自己悲惨的命运,他选择了主动出击,希望以此引发一场改变命运的风暴。

看着父亲犹豫不决,李显内心焦急如焚,却不敢再进一步进言。他知道自己的自告奋勇已引起两位兄长的疑虑,不愿在此时过于张扬,成为众矢之的。再者,他深知高宗的性情,若直言不讳,不仅不能促使高宗下决心,反而可能令其退缩,因此,尽管心中急切,李显也只能忍耐,默默等待高宗的决定。

“显儿之言确有其理,但许侍中……”高宗李治显然理解了李显的言外之意——绕过正常程序,先造成既成事实,再处理后续的朝政争议。由于武后坐月子,后党无法得到有效支持,朝堂之争的结果难以预料。即便失败,也不可能将已赦免的人重新抓回,皇家的颜面还需顾忌。这样,上官仪一家的性命至少得以保全,最多被流放边疆,永不录用。这比起满门抄斩已是极大的转机。然而,李治的懦弱让他即便明白此策的精妙,仍旧不敢决断,只是犹豫地开了个头。

李显心中一沉,对高宗的懦弱感到无奈。他很想大声疾呼,但知道不能再次冒失,只能强忍内心不甘,低头不语。

高宗对许敬宗的忌惮由来已久,不仅因为许敬宗权倾朝野,更因为其背后有武后撑腰。许敬宗本人的刁钻品性也让高宗忌惮不已。许敬宗,字延族,杭州新城人,文名早著,历经波折,最终降唐,得太宗赏识,历任要职,以治史闻名,因拥立武后而得宠,为人阴险狠辣,朝中百官无不忌惮,即便是高宗也对他束手无策。

“父皇,大赦天下乃父皇仁心,当速行之。孩儿不才,愿前往门下省接洽此事,恳请父皇恩准。”李贤对许敬宗也极为不满,见高宗犹豫,便站出来请命,希望能有所作为。

“唔,也罢,既是贤儿愿去,只是莫要争执方好。”李治看了看李贤,又看了看其他儿子,迟疑后算是答应了李贤的请求,但仍担心他会闹出事端,叮嘱了一句。

“父皇放心,孩儿去去便回。”李贤年仅十二,却已开始涉足政务,此番得到正式的由头,兴奋不已,未深思熟虑便急匆匆地领命而去。

李显心中明白,李贤此去必然无功而返,甚至可能惊动对方。但他看着那些随侍的宦官宫女,明智地选择了沉默。

果不其然,李贤去得快,回来得更快,一脸憋屈,显然在许敬宗那里吃了闭门羹。高宗眼中的期盼之光瞬间黯淡。

“父皇,许侍中他……哼!”李贤气愤地将圣旨搁在桌上,红着脸,强忍着怒气。

“贤儿莫急,此事容朕再斟酌……”李治见李贤如此,便想安慰几句,却因宫女们簇拥着接生婆抱着新生的太平公主出来,便急忙迎上前去。

“恭喜陛下,小公主六斤六两,白白嫩嫩,天生丽质,世上无双……”接生婆奉承不迭,高宗却已心花怒放,将所有不快抛诸脑后,急不可耐地抱过小公主,笑得合不拢嘴。

李弘兄弟本想继续讨论圣旨之事,但见高宗心思全在新生的太平公主身上,便知此事已非他们所能左右。兄弟几人相视无言,只得调整心态,围上前去,对小公主大加恭维,尽管心中明白,刚出生的婴儿并无太多看头,但场面话还是不得不说,尤其对李显来说,更是听得不耐,却也只能随口附和,心思却已飘向远方……

$(".nov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本章完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