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且去休回顾

你家老许

首页 >> 君且去休回顾 >> 君且去休回顾最新章节(目录)

第四章 少年路上第一寒(1)消失的杀人棍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嘿嘿,爷爷你这是练啥大头功呢。啥时候也教教我啊哈哈。”小遮一大早就笑嘻嘻,跑过去拍了下侧躺在院子里的苏虎臣。苏虎臣微微抬眼,小遮这才瞧见苏虎臣眼圈红红的,涩得很。这才想到虎爷爷他可能一夜没睡。

“现在就教你啊,从今天起,水桶就交给你了,每天要早中晚都要打满三缸水,放了学以后去斫柴,起码两捆啊。”苏虎臣一个鲤鱼打挺就翻起来,一扫阴霾,精神抖擞,他这前后反差之大,吓得小遮都忍不住后退几步,“不,起码要五捆。”

他伸出右手张开比了一个“五”。

小遮一愣,没想到苏虎臣前面还是凄凄惨惨,结果一下子就开始扯皮接话茬了。

小遮也不憨,一直以调皮捣蛋出名的他哪能不还手,他也要膈应膈应苏虎臣,就跑过去拿手搭住苏虎臣的额头。因为个子小,得踮起脚尖才够得着。然后小遮故意一脸的不敢相信:“虎爷爷,你是不是练功夫练傻了,打拳打到头了吗?你这脑门有点烫啊。”

“你不是叫我教你功夫吗?这就是练功夫。”

“你就鬼扯吧你,没听说过什么挑水功斫柴功,就是有我也不学,学这个有啥面子?”

“住口,你小子没大没小懂个屁。”他话风一转,又柔和下来,“就算爷爷老了行不行啊,我挑水挑不动了,也没劲砍柴了。你作为小孙子,就不能帮爷爷干活吗?”

小遮没脾气了,这一向来硬得出奇的虎爷爷,突然服软,还有那么点赖皮的味道在里面,他感觉自己接不住。

“可是咱们家没有三只水缸啊?”

“有,我马上去再买两只。”

“……”

小遮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开始打水砍柴,日复一日,他身体也变得健壮起来。才九岁的孩子,光着膀子时,胸脯和背上的腱子肉已经有了轮廓。小遮每天下了学以后要抓紧完成虎爷爷的砍柴挑水任务,于是小河头没了玩伴,就和镇子里陈家的小女儿阿秀玩到一起了。

苏虎臣是打定主意了,慢慢的,要把自己的一身本领教给这个孩子,无论是武艺还是智谋,通通毫无保留。

两个月后仲夏时分,有一天中午,苏虎臣放下饭碗,招呼一声小遮把碗刷了,就一个人出门了。不到半个时辰,他就扛着一棵树进了院子,树干大约有两个小孩合抱起来那么粗。

他连树枝都没剔去,整根树少说也有五六百斤,就这么扛着树干扛回来,一路上叶子蹭得到处都是,进院子的时候,把院子的门框顶篷给顶散架了,小遮还以为有人来拆房子,抄起菜刀就冲出来。

“我需要一块刀板。”苏虎臣说。

“爷爷你啥意思?”

苏虎臣一努嘴:“把它削成刀板!”

小遮一懵,要刀板你上街啊,老梅姨那里方的圆的厚的薄的刀板随你挑,干嘛要弄个几百斤的树来搞我?

自从那次家祭以后,他越来越觉得这虎爷爷变傻了。

小遮老老实实的拿斧头去皮,一点一点的凿掉多余的枝干,在树干上凿出个缺口,然后想再用锯子来裁出一块圆板。可他周围看了看,并没有什么其他工具,没有锯子,就抬眼望着苏虎臣:“爷爷,拿锯子。”

苏虎臣瞥了他一眼,当他面躺在椅子上翻了个身,看起来理都懒的理他。

“爷爷,你记不记得上次你说过的那个故事,那次什么猪良家的灭门案?你再给我讲一遍嘛。”

“是褚良氏,你怎么会提起那件事啊?”

小遮突然想到虎爷爷说过的一个故事,前朝文景帝时期,那时候江湖鼎盛,武林之风盛行,而官府却积贫积弱。人传言说“只要功夫深,来去自如风。”,说的不是武功好、身法快得像风一样,而是指有了武功在身,官府就辖制不了自己,官兵也不愿意去触那个霉头。

而在那个时候,就有一起江湖仇家相杀的惨案。说的是姓褚良的大户人家,褚良姓是胡人大姓,也不知道哪一代传入中原,靠着胡人的套马手艺,在中原发家,成了武林世家,可是他们明面上是江湖人,夜雨秋风横刀立马的无一不缺,暗地里做的却是胡人的细作,收买人心结交大臣欺压朋辈的也是无恶不作。

武林中有人不忿,又奈何不了他家,官家手也没那么长,管不到那里去。

有一天褚良家老太爷做九十大寿,邀请了很多江湖朋友去,说是江湖朋友,大部分也是他们收买的有权有势的其他大家族,甚至朝中大臣也有来往。这吴家人势大,立下了规矩说,“来客解刀。”跟皇家的派头一样,不准宾客带兵器赴宴,为的是防止有仇家来寻仇,菜碟子用红木做的,边沿做的很钝,连喝的酒都是用骆驼皮缝成的酒袋子来装,而不用陶土烧制的酒坛子。他们家还养了一大伙护院奴才,守在门口不许闲杂人进来。

结果席面还没铺全呢,有几个客人就推门出来了,看起来都没穿罩袍,底子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