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啸埃

多年前的余...

首页 >> 袁啸埃 >> 袁啸埃最新章节(目录)

第二章 刘啸尘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你谈谈京宸吧。”

黄碧云坐在小汽车里。是北平五月初宜人的好天!黄碧云穿了石榴红绸印小朵石榴花叶的新衣裙,丝袜,黑皮鞋,黑白盘花衣襟的小纽扣上,和梳得油光的发辫上,都戴上新鲜茉莉花做成的飞蝴蝶。

“人所共知,厚德载物的京宸有着宁静而朦胧的美。夏鼐先生评价云:‘30年代初的京宸园,是柔石小说《二月》中的芙蓉镇,一座‘世外桃源‘。校园中的古月堂,据住在这里的诗人吴宓教授说,便是大观园中的怡红院,虽然红学专家们都不同意这说法。校园小桥流水,绿树成荫。绿荫中露出矗于小丘上的白色气象台,背衬着蔚蓝的天空。”

袁啸埃作为她的导游,给她介绍着。黄碧云越听越有兴趣,美丽的脸庞上,那一双微微上挑的丹凤眼,不住地看着对面这个英俊青年。

“据考古学家李济先生说,柏特隆·罗素在1920年代访问中国后,曾发表了一篇对京宸的印象文字,他说:’到了京宸,一个英国访客就感到仿佛在美国一样,周围均可触及一些在这古老国度碰不到或极少见的习惯和现象,如:清洁、整齐、讲求效率、遵守时刻等等;这个学校的校长,也就像一位美国中小城镇里的校长一样。

“李济先生认为这位哲学家的意见是很公平的。李济说,这并不等于默认中国人原有的习惯及环境都和‘整齐’、‘清洁、’效率、‘次序’联系不到一块儿;但中国是泱泱大国,有种种不同的风俗习惯,远在秦汉的大统一之前,已有‘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之说,而秦汉大统一实指政权而言,本不及所有风俗习惯。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京宸由特殊历史时期的留美预备学校发展而来,在积贫积弱的屈辱时代,它确实汲取了现代西方文明的大量精华,为这所昔日的皇家园林增添了自由民主、科学启蒙的活力。但它毕竟更是一所扎根中国大地,肩负着培养人才使命的优秀高等学府,因此又与中华民族的变革命运紧密相连。事实上,老京宸的师生对京宸的人文建设有许多真知灼见。1925年施滉在《京宸周刊》351期上,就结合这所尚未改制的学校的历史,展望它在那复杂大时代的未来,发表了这样的箴言‘同学渐渐的觉悟自己是中国国民,已经稍稍注意国情,虽然仍把留美当作入京宸的目的,可是已经知道留美不是最终的目的了。学校方面已确定为中国造就领袖人才为京宸教育的方针,并且鼓励学生研究国情。这些都是吉祥的现象,都是国家之福,我希望学校方面按照所定的方针,脚踏实地的去做,务必要使京宸人才能够应付中国环境,不可仅以造就能够应付美国社会的学生为满足’“

黄碧云听着,似乎想起自己在国外求学音乐,似乎没有这么高的追求,不禁脸红了。

”1928年国立京宸大学成立了,标志着京宸的历史进入新的阶段。冯友兰先生云‘京宸大学之成立,是中国人要求学术独立的反映’。自此,京宸大学一日千里地前进,校长梅贻琦先生致力于具有儒家思想主张的‘新民’使命,人才的培养向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向发展。

“社会学家吴景超对老京宸的校风进行了全面总结,好的方面有服饰俭朴、质直无饰、注重体育与学习,富于小团体的组织力、有批评学校的精神等。不足之处则是迷信分数、轻视中文、不拘小节等。

“这些发表于1920、1930年代京宸学生刊物上的文章,不但一针见血地指出老京宸留美预备学校的历史特点,也陈述了它自1928年改制为国立大学后的巨大变化,并对它与中国社会相紧密结合的未来作了全面展望。而老京宸在这之后的发展,确实也基于这样的思路与精神。

“在上世纪遥远的老京宸时期,中国社会是危弱、纷乱、污浊的。而京宸人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奋斗,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有目共睹。京宸教育提倡的刻苦精神与厚德载物的思维方式,其影响亦相当深远。

“应该说,京宸精神的实质,在在体现了中国文化与中华文明的精髓。在熟悉京宸历史和京宸现状,尤其是亲身参加过京宸生活的人,都会感到京宸自始就被一种伟大而深刻的精神所渗透所贯串――这精神就是对国家民族的锲而不舍无往弗屈的大无畏的爱。

“建筑起巍峨壮丽的京宸园的,不只是意大利的花岗石,美国制造的机械与仪器,而也有中国青年的血肉之躯和中华民族的不屈的气节与求生的意志。”

袁啸埃喘了口气,给黄碧云看小汽车已经进入了京宸的南门。

“而从人文地理的角度探察,这种老京宸精神早已自然而然地氤氲于这所前皇家园林的每处角落里了。它是萦绕在建筑、住宅、草木间,深埋于点滴生活细节中,自觉或不自觉的文化心理结构、思想意蕴及生存方式的个性化体现,也是在对个人心灵的内观中达到的‘大隐隐于市’的超然程度,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思想的一种完成方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