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雨腥风两百年之烽火神州

人生处处有...

首页 >> 血雨腥风两百年之烽火神州 >> 血雨腥风两百年之烽火神州最新章节(目录)

上苍悲悯之下的一抹余晖(2)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晋武帝晚年身边最得宠的是贾充、荀勖、冯紞这几个人。贾充一门决定了魏晋两朝的兴衰,以后我们还要再详细谈到他。现在先说说那两个奇葩的贡献。

荀勖、冯紞这两个家伙给司马炎立下的第一大功劳就是废掉了齐王司马攸。司马攸是司马炎的同母弟,司马炎本来对这个弟弟感情很深。司马攸人品方正、学识出众,而且能力颇强,在朝野声望很高。当年司马昭对他也是非常赏识。因为司马师早逝,膝下无子,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为子。司马昭常常和人说,这个天下其实是我哥哥的,将来也应该回到我哥哥一房。事实上已经有了传位司马攸的想法,后来因为很多大臣反对废长立幼,加之司马炎本身也不逊色多少,最后还是让司马炎继承了皇位。但这事却在司马炎心里种下了病根,终其一生,他对这个亲弟弟充满了猜忌和提防。

小人之所以厉害,就是善于察言观色、窥伺人主之心。司马炎的这个心病,荀勖、冯紞心知肚明,洞若观火。到了司马炎晚年,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也让他大费周章,伤透了脑筋。人选有二个:一个是他的亲儿子司马衷,另一个则是他的亲弟弟司马攸。怎么看着都是儿子比弟弟更近一点。问题是他的儿子智商不理想,脑子缺点铉。后来做皇帝以后,大臣向他报告有地方发生饥荒,饿死很多人。此公说出了一句震古烁今、空前绝后的旷世名言:“何不食肉糜”?这样的人当皇帝,司马家的西晋王朝就埋下了一枚威力无比的巨型炸弹。

无论从哪一方面看,如果站在司马家族的立场,司马攸都是不二的人选。遗憾的是司马炎在这个问题上起了私心。司马炎素来明白太子司马衷愚钝懦弱,恐怕以后给国家带来祸乱,于是派荀勖与和峤前往观察情况。荀勖回来后极力赞扬太子有德,和峤却认为太子还是老样子。不能不说荀勖简直就是司马炎肚子里的蛔虫,和峤却显然没有小人的眼色。所谓知子莫若父,自己的儿子,司马炎能不清楚吗?他只是想让人给他背书而已。他当时还有一个幻想,就是寄望于他的孙子司马遹。这个孩子确实聪颖过人,五岁时候,晚上宫中着火,司马炎登上宫楼,站在灯下向远处眺望。司马遹上前拉住祖父的衣襟,拼命要把他牵到黑暗处。司马炎问他为什么,他说:宫中突然着火,如有异变,人主站在明处就有不测之灾。司马炎闻言大喜过望,极为欣慰。他的想法是让司马衷过渡一下,以后再传位于司马遹,他就可以在身后高枕无忧了。荀勖、冯紞这些人窥测到了他的心思,也极力逢迎,终于使得司马衷登上了太子的宝座,司马攸被束之高阁。聪明还是愚蠢,这个东西真的很难说。对于荀勖和司马炎来说很聪明,对于司马家和西晋王朝的结局来说,就是天大的愚蠢。司马家的气数尽了。

荀勖之所以为后世人诟病,主要就是立储和辅政人选以及太子妃的废立几件大事,亏了大节,虽然不是庸才,但做人的主流和根本丢掉了。他党附贾充,泰始七年(271年),向来与贾充不和的侍中任恺、河南尹庾纯推荐贾充镇守关中,以抵御叛乱的秃发鲜卑族首领秃发树机能。荀勖对冯紞说:“如果贾公远放外任,我等在朝会失势。现在太子的婚事未定,如果让贾公的女儿成为太子妃,那贾公自然会留在京师任职了。”于是荀勖与冯紞找机会在武帝面前称道:“贾充的女儿才色绝世,如果纳入东宫,必然能扶助未来人君,成为一代贤后。”于是太子的婚事就这样定下来。这个纯属闭着眼就说瞎话了,贾充这个女儿贾南风,奇丑无比,而且剽悍嫉妒。虽然司马衷弱智,但做为皇帝家太子人选,如果不是荀勖,太子妃怎么也轮不到贾南风的头上。后来,贾南风因为嫉妒和诡诈,不让其他妃嫔获宠幸。看见其他妃嫔有孕,竟然以戟杆打她们的腹部,令她们流产。司马炎知道后大怒,恰好金镛城落成,于是打算废掉贾南风,将她囚禁在金镛城。荀勖、冯紞等人更是四处奔走去保住贾南风太子妃的地位,最终给司马家的这颗大炸弹装上了引信。

荀勖另一件为人诟病的事情就是和冯紞一起排挤张华。当初武帝与羊祜秘密谋划伐吴,群臣大多不赞同,只有张华赞成这一计划。

咸宁四年(278年),羊祜病重,武帝派张华到羊祜那里询问伐吴之计。羊祜对张华说:“现在主上虽然接受了曹魏的禅让,但还没做出让天下人有口皆碑的功德。而东吴孙皓的暴政已到极点,此时伐吴可以不战而胜。统一天下还万民以太平,然后大兴教化,那陛下就是尧舜,而臣下就好像稷契,这是百代难逢的盛事。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孙皓不幸死去,吴人另立明主,那么就算有百万大军,长江是难以越过的,这样势必遗患无穷。”张华很赞赏羊祜的主张。羊祜又对张华说:“我把希望寄托在你的身上!”

咸宁五年(279年),西晋大举伐吴,武帝任命张华为度支尚书,负责策划及运输粮草,又与武帝一起制定作战计划。当时众军已经进发,但还未获成果,贾充等便奏请武帝腰斩张华。武帝说:“伐吴是朕的主意,张华只是与朕的意见相同罢了。”当时众人都认为不可以贸然轻进,只有张华坚持己见,认为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