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雪剑之沧州风云

淡月浅墨

首页 >> 梅花雪剑之沧州风云 >> 梅花雪剑之沧州风云最新章节(目录)

第七章 结贤士心喜 小南关鏖战 (2/4)

上一页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胡宗宪已经挨着徐渭坐下,拿起酒葫芦喝了一口:“好酒哇!“

李良不喝酒,徐渭胡宗宪戚继光三人便轮流着吃喝,欢声笑语。李良迫不及待拿起一个卤猪脚就啃了起来,虽然他在武当山上之时一直吃素,嘴馋了就下山到雨家外公处沾些荤腥,鸡鸭鲜肉是他的最爱,但今日吃起猪脚来更是感觉美味无比,一口气吃了两个,精力大振。

这徐渭徐文长乃是大明三大才子之一,生于正德十六年,时年三十有四,与洪武年间的解缙、及当朝的杨慎齐名,论其文采不输解缙,论其文章不输杨慎,论其韬略独占鳌头,胜解杨二人百倍。世人皆以轻狂白目而视,唯独宗宪慧眼识珠,早欲结交不得其踪,今日得会如见知音,高山流水,心中畅快。

戚继光接过徐渭递过的葫芦喝了一口,站起来深施一礼道:“得与先生在此饮宴,以天为幕以地为席以石为桌,何其幸哉?戚继光不才乞肯先生助胡大人一臂之力!“

徐渭脸色一沉:“将军何必如此?落了俗套与那些庸人何异?“

胡宗宪拉戚继光坐下,道:“先人何许人也?戚将军切不可如此,宗宪得以在此与先生痛钦已是畅快无比,岂可再有非分之想?“

徐渭忽然脸色又一转:“哎?胡公哪里话来?“

胡宗宪赶忙起身拱手:“先生莫放心上才是,唐突先生了!“

徐渭站起身来躬身施礼,正色道:“如蒙公不弃,徐渭甘受驱使!“

胡宗宪大喜,急忙相搀,两个人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戚继光默然微笑,李良不解其意,他不明白这什么胡宗宪和戚继光对这个徐渭要那般恭敬,而徐渭又是那般的怪异,在徐渭面前李良竟有点自惭形秽了,浑身的不自在,把手里的猪脚骨头往旁边一扔,忽然看见打到了一个人,那人趴在旁边的草丛里。

“小心!“李良大叫,宝剑出匣。众人一惊,戚继光也拔出刀来戒备,胡宗宪掣剑在手护住徐渭。

李良慢慢一步一步走过去,轻轻用剑拨开荒草,猛然发现那人的背上插着一把刀,显然已死去多时。

“这有人被杀!“李良说道,过去拔下长刀,这是一柄他从未见过的长刀,刀身修长,窄口上翘,刀柄也很长。

“倭刀!“戚继光道。

李良将刀递给戚继光,问:“什么是倭刀?“

戚继光道:“倭寇的武士刀!“

胡宗宪徐渭也走过来看。李良翻过死尸却又见他穿着江南镖局的武服,而且他还认识这个人:黄一刀。

李良惊道:“这是我爹手下的镖头,黄一刀黄镖头,怎么会死在这里?“

戚继光也蹲下身去查看,从他怀里摸出一个张皱巴巴的纸片来,上面赫然写着:洪福桂已死,埋尸石家村外大柳树下,速禀大人,当心刺客。

“洪福桂?洪头领死了!“戚继光站起来将纸片递给胡宗宪。

胡宗宪接过纸片观看,眉头紧皱,心中暗道:“此处怎么会有倭寇?还是来专门劫杀我的?“

虽然纸片示警原意并非指倭寇,但歪打正撞让他们误以为前面有倭寇埋伏,刚好逃过一劫。黄一刀用他的死传递了信息,他也见到了胡宗宪,虽然是死后才见到,也许这是天意,正如徐渭刚好在此歇脚偶遇胡宗宪一样。

李良问戚继光道:“这洪福桂可是江南镖局的洪福桂?“

戚继光点头道:“他是你爹推荐给大人的,还着四名护卫先动身两天在前面探路的,不想却遇害了!“

李良道:“几年前我也曾见过洪镖头的,听说师出鹰爪门,手上功夫十分了得,黄镖头武功也不弱,看来前面的倭寇不好对付,可能人数不少。“

徐渭道:“滁州远离沿海,若非有人与之勾结绝不会在此设伏。”

胡宗宪道:“不错,此处乃南北交通咽喉要道,若非有内应倭寇断然不会至此。”

“我前探看一番,你们回到大青石上坐一会儿,那里隐蔽,外面看不到。”李良跳到路中向小南关奔去,夕阳猛然下沉,暮色降临。

小南关里正在厮杀。李良离城墙老远听就听到里面的人喊马嘶和兵刃撞击之声,快步疾飞绕过城门洞李良跃上了残破的城墙,墙上之上荆棘密布杂草丛生,李良伏身隐蔽,朝里面观望。城墙里面是一片十分广阔的荒草地,一条可四马并行的马道从荒草地正中穿越而过,马道的旁边散落着一些低矮的房舍,房前屋后还有篱笆围起的菜地,这里显然就是废弃已久的大校军场,暮色之下显得格外荒凉。远离了锣鼓号角,这里依然是杀人的战场,上百条人影在挥刀相向,鲜活的生命一条条流失,马道的路面被染得鲜红,是那么触目惊心,晚风飘过耳旁如鬼魂在哭泣,李良不禁打了个寒颤。

上百人的战场之中可清楚的分辨出敌我,因为中间的一方有四五十个人是一样的装束,都手持倭刀,刀法十分怪异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