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从小工厂到超级财团

铁芯宗师

首页 >> 重生:从小工厂到超级财团 >> 重生:从小工厂到超级财团最新章节(目录)

第2章 一家人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地处粤省西北山区,对于永溪村(镇)来说,有利有弊——弊端显而易见的,那么好的方面又体现在哪里呢?

一是地处山区,永溪村(镇)的空气质量比起工业化的大城市来说要更加优良,整体居住环境适宜、恬静;二来是合适的土壤与优质的水资源培育出的永溪果、永溪绵米等农副产品,没有农药或工业污染,绝对是非常值得购买和食用的‘营养品’;三来是不同村子之间基本都存在各种各样的亲戚关系,互相之间习惯抱团取暖,做起事来同心协力。

永溪果口感鲜甜、肉汁饱满,花期是当年的3月、果期是当年的5月,一般来说成熟期是2个月,比起苹果90天至180天的成熟期还短,而且对于光照的需求比苹果要少。

然而,种植永溪果的缺点也比较多。首先,永溪果的根系非常发达,这就意味着它需要非常深厚的土层来进行成长;其次,永溪果的产量不高,一颗盛果期永溪果树的产出基本维持在50至80千克,比起苹果来说产出量较低;再者,永溪果在常温状态下的保鲜期只有三天,三天一过就彻底变成一摊‘腐化的肥料’,即使在零摄氏度下,也只能保存5天!

基于永溪果的种种缺点,再加上永溪村在内的永溪镇的生鲜水果消费市场极其有限,如果想要外销到其它的村镇、甚至是更远的县城,如何在运输途中让永溪果保持新鲜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大难题——而且其它村镇有自产自销的特色水果,永溪果的市场竞争力不算很大。

但是,如何让永溪果重新畅销起来,这一个问题在陈永清这里不算是真正的‘大问题’!

既然永溪果无法长期保存新鲜,那么就改变一下永溪果的销售‘模样’,即加工成果脯。

果脯是指用新鲜水果经过去皮、取核、糖水煮制、浸泡、烘干和整理包装等主要工序制成的食品,鲜亮透明,表面干燥,稍有粘性,含水量在20%以下。果脯的种类繁多,传统产品有苹果脯、酸角脯、杏脯、梨脯、桃脯、太平果脯、青梅、山楂片、果丹皮等。

如果陈永清没有记错的话,家乡的永溪果在进入千禧年后逐渐在市场上消失不见,甚至就连上万亩的永溪果林也被砍了改种其它果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懂得变通!

“就创办一家永溪果脯加工厂!”

“这样一来,既能消化村子和镇子里的剩余劳动力,也能为自家开创一条新的财源!”

对于陈永清来说,创办一家永溪果脯加工厂所面临的困难——首先是资金、其次是生产线(技术)、再者是工厂选址与原材料、最后是熟练工人。

先说资金!

从198年初,粤省委召开全省地、市、县委书记会议,针对不少同志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意见不统一,省委运用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增产增收、经济发展、市场活跃等大量事实,说明广东农村形势主流是好的,党同农民的关系密切了,实行“双包”符合群众意愿,就不要改过来了,从而为“包字之争”画上了句号。

农村分田、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家庭成为经济主体,土地成为市场要素,广大农民拥有了生产、经营、管理以及分配方面的自主权,成为独立的生产者和自由劳动力,从而给农民、农村带来了市场化转型的基础。由此农民很快出现分化,部分农村“能人”劳动致富,使自己的资金、劳力、设备等生产要素实现多种多样的流动和组合,成为棉花、油料等经济作物和林、牧、副、渔各业的专业户(承包大户)。

这些“出人头地”的专业户,就是世人熟知的‘万元户’!

陈永清家算是永溪村、甚至是永溪镇首个万元户。陈永清的爷爷陈晋生是永溪村的老支书,当之无愧的优秀干部;陈永清的父亲陈营兰与母亲梁玉洁从1982年开始,就经营着覆盖永溪村在内的、由永溪镇管辖的10个村寨的粮油产销一体化的全产业业务。

按理来说,陈永清的家庭不出什么意外的话,基本能实现衣食无忧,也不至于到后来连给自家爷爷奶奶、父母看病治疗的钱都拿不出来——在另一个时空,陈永清家之所以彻底落败,是因为陈永清的爷爷陈晋生在1994年6月被人算计了,差点连命都提前丢了!

一想到那个害了自己一家人的幕后黑手,陈永清的脸色顿时冷冽起来,双手指节发白。幸运的是,陈永清已经知道了那个幕后黑手的真实身份,只要陈永清提前壮大起来,这一个潜在威胁只会被陈永清以雷霆手段彻底清除,届时陈永清及其家人也会开启新的生活!

粗略一算,陈永清评估自己的父母最多能拿出30万元给自己创办加工厂。

根据陈永清的了解,在今年有一家在浙省创办的农副产品加工厂注册资金是60万元,还没有加上杂七杂八的其他费用,算下来创业前期至少也要80万元。如果是永溪镇选址办厂,陈永清认为己方要拿出至少100万元才能顺利开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运输费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