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怀抱的山村

白居易不会写情歌

首页 >> 群山怀抱的山村 >> 群山怀抱的山村最新章节(目录)

第五章 名曰新生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生活并非一滩死水

时间总会在不经意间悄悄过去,小蕊的生活也是,他们的家里来了一位意料之中的人,一个男孩,张友和叶凡给他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张宏。

从此这个叫张宏的小男孩是他的弟弟了。

这就是我的弟弟吗?小小的一点就是以后几十年的生活中让她担忧的人啊。

张友和叶凡对于这个新生命的到来,给予了更多的爱,谁都能看的出来,但是却给以后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摩擦,当然这就是后话了。

在这个村子里平淡如水,白天总是很快就到来,充满了割猪草和砍柴的各种的事情,这些事情占据了一个九零后的童年时期,时代的孤舟在偏远的地方总是行驶的格外缓慢,通往外界只有一条路,那条泥巴能把整个脚巴掌全部包裹的路这里的人们走了几十年,而接下来他们这些孩子们将从这里向外面走出去,

然而晚上的故事总是普普通通,独特的地方和气候让这个地方总是充满了夏热冬寒,暗黑的墙面不透风的房屋总是在宣告这个普通的家庭,生活艰难,在这个安静的只有萤火虫的光亮和蛐蛐儿蝈蝈的歌声让人昏昏欲睡,索性也还好,人们早已经习惯面对长久的孤独。

听老人讲,过去的事就那么些,研究人的和研究除人之外的东西,于是最近的山峰已经早有所属,各有各的瓜果树木。他们眼里的青草和树木早已刻在心里,他们常常提起,在山上打猎和驻地看野猪不要祸害庄稼,看着天上的星空,不知他们是否也会思考天外的世界的模样呢?

张蕊已经上初中了,初中在黄湾,一个翻山之后的乡道旁边,那个年代只有那么几种出行方式,然而也有条件好的总能坐上父母的摩托车,一般的也能骑上自行车,还好,张蕊骑得上,张友买的,站在张友的肩膀上张蕊也见到了外面的世界,骑着红色的自行车跟朋友一起能接伴回家,村子里也有走路回家的,因为是寄宿学校,每周三各周五可以回一趟,拿上饭票和咸菜作为接下来那几天的饭菜。

那个时候的饭菜总是让人难以忘记,有的父母手艺不好,咸菜已经发霉,上面厚厚得霉菌让他的孩子们在学校里吃的尽是些白米饭,其实或许已经知足,毕竟很多人能吃饱肚子已经不错了,那个年代的人知足或许也是精神富足的一种吧。

每个星期一的早上,张蕊会在清晨出发,大概是天还没亮的时候,独属于地方的大雾会准时到达,年轻的孩子们都会准时出发,在钟声响起前到达。驾驶着喜欢的颜色的单车,在大雾的时候背上行囊出发,而那时,在这个被称作农村的地方,人们早已起床,父辈早已出发,在乡间地头,田埂山丘,耕作许久,清晨没有太阳,仅有的晨曦会在他们忙完的时候悄悄到来,将疲惫的他们送回家中。

这个时候,孩子们正在教室里朗读着:“敕勒歌,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我不知道他们是否会在田埂路旁思考,山的那边是什么?那边的那边又是什么?这让人心旷神怡,也让无数人前仆后继,这本来就是个疑问句,因为山这边的人们出去后,再也没有回来过,但是这条向前的道路上,人们总是前仆后继。

张蕊和他的兄弟们背负着希望前行,在希望的田野上,灌溉着自己的汗水,清晨出发的道路并不难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不一定都有好的结果,但是前行路上的故事,让这里的每个人都终生难忘,如同王安石的那一句:“尽吾力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冬天的道路要比夏天好走许多,路过的每个人如是说道。

如果说夏天的清晨是披星戴月,那么冬天的清晨不亚于程门立雪。那个年代的取暖方式温暖且原始,每个学生都需要背上一捆砍伐好成捆的干柴,每到冬天的时候,张友都会给张蕊整理好需要的干柴,在清晨的时候捆在自行车上,大家齐心协力堆起了一座小山,刚好堆在了那个破烂的窗户边,给漏风的玻璃挡在寒冷的冬天。

火坑在讲台的右后方,根据叶红老师的指令,从右手边第一排出发,一次去三个学生开始,依次往后,老师在前面上课,台下的孩子们也安安静静上前,这么多年,倒也没有烫伤过谁家的孩子。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缊袍敝衣者不止三两。台上是两袖清风,台下是书声朗朗,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在这个三尺讲台上,只换过一个老师,敬爱的叶红老师逝世于2006年春,彼时的思念在二十年之后姗姗来迟,至此永怀吾师。

接替他的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老教师——李林香

她有着慈祥的模样,会一支名为金孔雀的舞蹈,那个时候每个班级都会跳这个舞蹈,在彼时的阳光下看到尽是美丽的姿态。直到几年之后,才知道,那是他仅会的一支舞蹈,但是在我们那几多届学生中,记忆最多的就是那支名为金孔雀的舞蹈,多年以后网络发达,我却在网络上找不到那样的一支舞了,他仿佛就出现在我的回忆里,一闪而逝,留下的只有流星的尾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