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窃国

一字营

首页 >> 五代窃国 >> 五代窃国最新章节(目录)

第一百三十七章 整合大军,谋秦岭 (2/2)

上一页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换源:

天水城出发,已经四天了,一开始张左耀设想得是挺好,不过刚出天水麻烦就来了。一万人是个什么概念,就是那怕你有那么大的地盘把他们堆在一起,你从这头,都看不到那头。若是他们列队站立在山道间,你快马两头狂奔,那也要好些时候才能相遇,更别说大军行进。

“粮草呢?”张左耀又问,而这时,向导已经退到了远处。

“楚夜领后军押着粮草已经囤进板枣镇。扎营于山涧,往上邽秦岭都有大军顶着,应该安全!”白波说话一向规矩,安全也只说应该。

张左耀呼的一下吐口气,抹掉头上又冒出来的汗水:“还小心些好,给我专门去一道令,要他十二个时辰都给我把眼睛睁着,多派斥候,这里一打起来,谁也顾不上他。”

“是!”虽然应了令,不过现在,这样的命令,白波早已只是在副手耳边交代下去办,随后,他沉吟起来,有些担心的对张左耀询问起来:“旅帅,既然水路更快,如何断定上邽军一定走山路?”

“猜啊!“张左耀说得那是理直气壮,脸皮不是盖的:“不过,猜也要有根据;从二豹传回的消息看,秦州蔓延着一种情绪……!”

是的,一种情绪,厌战。不说从上到下,但至少,在民众间有着极大的厌战情绪。为什么?原因自然很复杂,无论蜀地,还是中原,撇开哪个是正统之论调,两个都是汉民认可的统治政权,而在秦州,中原大乱以来,长期面对外族的入侵,甚至多次被占领,他们已经有太多说不完的仇没报,对于南来的蜀军,说不上好感,但也说不上恶感。都是汉民,为何杀戮,这是个永远解不开的疑惑。

本来,长期经历战乱,哪里的民众都会有厌战情绪,但这些事情往往不是他们能左右,能决定的,所以百姓向来逆来顺受,但这一次,有一个意外发生了,那就是张左耀的放俘事件。

随着天水军千数人的北进,一开始雄武军除了关注是否有奸细混入紧张了一阵外,并没有更多的关注其他。但后来,这些降卒有人如同当初所估计的一样,再次入军混饭吃;而有的人则真的回到乡里,拒绝再次从军;当然还有更多的聪明人怕因投降一事而受罚,回到家乡附近后,干脆就地落脚。当然无论他们如何活下去,但有一点,他们都是会说话的,说什么?自然有许多人喜欢显摆显摆自己的奇特经历,于是放俘事件开始更广,更神奇的流传开来。

有说张左耀傻到不行的,有说张左耀是极品好男人的,当然这些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关于张左耀在遣散所有人之前,宣扬的那些蜀军无战论,张左耀并不知道这些话有多大用,更不知道这些人回家以后会如何翻译,但总而言之,他们大多数都说了。而此时,雄武军上层开始重视这些所谓的流言,又接到蜀地大肆增兵北上的消息,有些地方甚至开始压制百姓,企图禁言,这样的事情,从来都是弄巧成拙的多,这次也不例外,流言越传越烈。

甚至人们开始研究天水当初的战局,天水关被拿下,蜀军并未攻击天水城,这是为什么?种种猜测,种种可能,都被翻了出来。

这些当然都在二豹关注之中,不过,让二豹困惑不已的是,一直注视整个失态的演变,他赫然发现在传言之中关于蜀军战力的评述,变动越来越强大,对于蜀军与雄武军天水关外牛头岭的战斗,更是描述得越来越激烈,越来越血腥,几乎到了天昏地暗,人神大战的地步。最终的结果结合最初的放俘,似乎,蜀军变成了能战,善战,但不好战,不好杀的仁军。

“人都是潜意识……恩,也就是不自觉地会为自己辩护,没有那么多圣人天天自省的。这便促使他们总是时常把自己的错误或者不足甚至失败,强加或者转化成对手坏,狠等等;还有,平凡的失败者往往也会将失败的根源归结于对手的强大。”这是张左耀在私下和白波楚夜讨论二豹的情报时做的分析。无疑,他的猜测在一定范围内肯定具有正确性的,毕竟,这是后人对人性揣摩有了一定高度后的认知。古人并没有逃脱这个框架。

当然,张左耀还忘记了一条,那就是,后唐平蜀之前,秦州,归王氏前蜀所领,秦州人也曾自称蜀人。而这一切,不过刚刚过去十年。

再回到张左耀的战略计划看,考虑到因为错误估计蜀军战力,考虑到秦州百姓心中蜀军的形象,以及泛滥的传言。张左耀才有了这次的计划,围城打援,损其有生力量。

PS:本来说好三点更的,哎,一弄又弄到了六点。。。晚上不一定再有更了,所以,一字给大家赔不是了。大大们有空来转,就十点以后,若是生气,呵呵,消消气,明日再来……。

本章完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