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三流谋士;开局跟着皇叔混

幽游白

首页 >> 三国:三流谋士;开局跟着皇叔混 >> 三国:三流谋士;开局跟着皇叔混最新章节(目录)

第六章 张辰的发家路(中)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三年前的匆匆一面,连刘备也未曾想到当日的善行会有如此大的善果

刘备望着这个尚显青涩的脸庞。再看着跟着他的骑兵队伍。却也奇怪得很

“不知张先生这些骑兵究竟是何而得来?”

刘备起家靠的是苏双张世平的财帛和张飞的家资组建起来的军队

由于相识多年。苏双张世平将良马五十匹相送;又赠金银五百两,镔铁一千斤,以资器用

这份礼物不可谓不贵重。正是因为如此。他就更搞不清楚。出身低微的张辰是怎么凑齐这惊人数量的战马和配套的器具军械。

闻言张辰和赵彦相视一笑。想起来旧事。他们与他那最大的客户。天公张角的故事

自从和张世平达成交易后,张辰便开始为张家出售货物。由于实在太有商业头脑。也就是后世的活动。促销。套餐三件套。

经常是带什么出去基本就没有赔钱的。渐渐的家族中的生意大家也就乐意让他的出售

但张辰不愿意用张世平的生意网。以防止他人分家后没有自己的人脉。有心拓展自己的网络

仅仅过了一年,家族中的生意除了贩马外。张辰都可以自由选择。他选择了药材和粮食。

用当时社会上穷苦人家最需要的两件东西。选择了自己事业的发源地。常山真定县

不为什么,赵子龙!但可惜的是,张辰来时。赵云外出学艺。老家中独留了位兄长赵彦在

原本倆兄弟一起外出学艺。后来巧遇名师。赵云因其天资卓绝被收为关门弟子。赵彦虽然勤奋好学。日夜苦练。但天资不及赵云。只得先回家中理事。

赵家村落在常山真定县有一定的话语权。后来赵云能受本郡的推举,率领义从加入公孙瓒。

如今的赵家村落,自然是由赵彦理事。汉末苛捐杂税,搅扰的百姓苦不堪言。赵家村也不例外

张辰几乎没受什么阻碍地将野菜团子的产业在真定县推广开来。并开始继续制作工坊。

由于需要人手,便聘请了许多本地人当工人。赵家村有不少人成了张辰的员工,

张辰不喜欢他们称自己为“主人”,只让他们称呼自己为先生。

由于经常要外出。所以武艺尚可的赵彦经常被张辰聘请当护卫。就像自己老爹张世平聘请刘备一样,一来二去。渐渐熟络了起来。

幸运的是,赵彦虽然才能不及赵云。品德方面倒是和赵云如出一辙。由于张辰年纪太小,所以外出协商经常让赵彦替自己出面。

那一年天公张角的名声已经非常响亮了。在张辰的授意下。明面上的代理人赵彦带着黄巾信徒们最需要的粮食和药材和张角接触了...

就这样渐渐地又过了一年。张辰15岁了,离自己从张世平那分家还有一年。也就是同年。张世平终于松口允许张辰插手贩马事宜。

贩马的难度比起其他不同。马匹售价昂贵。因为汉朝的马匹的产出不多。质量也因地划分。

最好的马。通常来说。毫无疑问是和马匹共存的塞外胡人的烈马。草原部落以游牧为生。马匹牛羊最是壮烈。但塞外游牧生存不易。也需要汉朝的铁具,茶叶。粮食。

何况现如今的汉朝内部腐败到了极点。卖官鬻爵。连三公都能明码标价。底下的腐败自不必说。

草原居民需要汉朝铁具,茶叶。粮食,只要回报丰厚。自然有人乐意提供。在一东一西的西凉和幽州与游牧民族接壤的地方。有两种生意最好做。皮肉生意和走私生意。

但虽然马匹好买。但买主并不好寻。马匹昂贵。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人基本买不起马,也养不起马

所以从塞外购买的马匹经常要到中原去贩卖。甚至要更远。虽然回报高。但售卖难,时间长

但自从张辰接手贩马生意后,贩卖速度快得惊人。本来张家一年至多十几单。售卖过百匹就已经十分惊人。

但张辰的卖马甚至卖出了供不应求的错觉来。甚至不是错觉。不但回报的利润惊人。甚至周期也短。只过半年,张世平囤积的马匹就已经被张辰销售一空。

张世平惊诧于这个儿子的商才。也派人打探过,甚至亲自与张辰询问过。张辰只说寻得了个大买主。其他的皆不肯透露。

此时张辰已经自己经营了生意网。何况马匹的利润分成张辰也从未亏欠。张世平也只当他真的寻得了个大买主。

很快。知晓了张家寻得了大买主的其他马贩,如苏双等皆上门求张世平帮忙把他们各家的马匹也一同贩卖。

马匹本就是暴利。唯一的难处就是销往何处?现在张家解决了这个最大的难题。他们也不介意让张家抽一笔佣金。自己也赚个大钱。

张家的马匹已经被张辰销售干净了。现在有了这个当中间商赚差价的机会。自然也不会错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