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面临危机

牧尘瑾逸

首页 >> 地球面临危机 >> 地球面临危机最新章节(目录)

第十六章 量子计算机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与此同时,在地球科研圈的精英层中,冯莹诗领导的研究团队正全神贯注地攻克吞噬天体的重大难题。

他们深知,要对抗熵增这一宇宙级的力量,就需要在理解其规则的基础上,寻找并创造逆转混乱趋势的可能性。

熵,作为热力学中的核心元素,生动揭示了整个宇宙从有序走向无序、从结构化到混沌消亡的自然进程。

公元2105年5月2日,冯莹诗与两位工程师在值班室内小憩。他们肩负着维护人类首台超级智能量子计算机“荒”的重任。

这台计算机的名字源自其发明者,而“模子”则是人类为智能寄存器所创造的新词汇。

这个庞然大物在工作人员的精心维护下,持续处理着海量数据,不断自我迭代升级。多年来,它协助人类设计飞船、规划航线,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社会难题。就在一周前,在它的指导下,人类构建了巨大的太阳能矩阵,使“能源危机”这个词成为历史。

在这难得的清闲时光里,冯莹诗与工程师们刚刚完成了一个重大项目,短期内没有新的任务。

他们轻松地喝着酒,谈论着各种话题。然而,酒过三巡,话题逐渐转向了深奥的物理学领域。

两人开始争论能量是否会有耗尽的一天,但很快就转移到了更宏大的话题——宇宙的熵增。

鲁道夫试探着说:“说不定那一天宇宙会重启呢。”亚历山大含糊地回应:“也许吧,我们可不知道。”

就在这时,一个离奇的念头闪过他们的脑海。

他们决定向“荒”提出一个问题:“宇宙中熵增的进度有没有办法逆转?”他们刚好醉到能够提出这个问题,又刚好清醒到足以完成相关操作。

亚历山大迅速将问题输入到“荒”中。然而,“荒”突然停止了运行,整个休息室陷入了寂静。

两个醉汉手足无措,担心自己弄坏了这台宝贵的计算机。

就在他们忐忑不安之际,“荒”的指示灯再次亮起。

庞大的显示屏幕上仅显示了八个字:“无可奉告。”

看到这一幕,工程师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他们相视一笑,继续畅饮,直到第二天宿醉醒来。

然而,当他们清醒过来时,却全然忘记了昨晚的那个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荒”逐渐成为了传说,它回应的“无可奉告”也成了人类历史上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团。

直到公元2109年,冯莹诗的研究团队在熵增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他们发现,通过操控量子计算机,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操纵和逆转熵增的过程。这一发现引起了全球科研界的轰动,人们纷纷将这一成果称为“冯莹诗理论”。

这一理论的提出,无疑为人类对抗宇宙级的熵增力量提供了新的可能。

它意味着,在理解熵增规则的基础上,人类现在可以寻找并创造逆转混乱趋势的方法。

虽然这一理论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冯莹诗及其团队坚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他们将能找到更有效的办法来对抗熵增。在此基础上并发明超级量子计算机“荒”

这一重大突破也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各国政府纷纷表示支持,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希望能在冯莹诗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科技进步,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这一刻,世界各国科研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竞争与合作成为科研领域的新常态。冯莹诗及其团队在超级量子计算机“荒”的强大算力支持下,不断深化和拓展“冯莹诗理论”的应用边界,熵减技术逐渐从实验室阶段走向实际应用。

逆熵系统开始植入到各种领域中,修复损坏的数据存储,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甚至在医学上用来恢复损伤的神经组织,使得生命质量和寿命得到显著提升。

随着“冯莹诗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实际应用,人类开始挑战自然规律,逐步实现科技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虽然宇宙的熵增不可避免,但科技的力量可以试图扭转或延缓这一进程。

而冯莹诗及其团队所开启的逆熵时代,正引领着人类朝着更加光明的未来迈进。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冯莹诗及其团队继续深耕于逆熵技术的研究,他们与世界各地的科研团队展开广泛的合作,共同破解一个又一个科学难题。

他们将逆熵技术应用于解决环境危机、恢复生态多样性,使地球生态系统得以净化和修复。

随着超级量子计算机“荒”的持续助力,冯莹诗团队进一步揭示了生命体系中的熵增现象,并成功将逆熵技术应用于延长生物体寿命、优化能源结构、提升信息技术安全性等领域,为人类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逆熵技术甚至在心理学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