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之雨

姜月

首页 >> 日暮之雨 >> 日暮之雨最新章节(目录)

第三章 菩提 (1/3)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再次穿过操场向南走,到了西侧教学楼转角的一个房间。门锁着,我透过窗户往里张望,除却黑暗并不见人影,隐隐的不安感再次从我心底泛起。杨主任恼火地掏出电话用力戳着键盘,随即尖着嗓子诘问了几句。片刻后,一个身形微胖的男人气喘吁吁地从远处跑过来。也许是碍于我们在场,她的表情还算是没有失控。男人手里抓着一大盘钥匙,借着月光努力辨认着钥匙柄上的标签,在尝试了十余次后,监控室的门锁终于啪嗒一声打开。他伸着胳膊挡着门,踧踖地站在那,我冲他笑笑便迈步进去,揿亮了房间的顶灯。

姜老师从墙角挪来几把椅子,我道声谢便接过坐下,刚往面前的屏幕扫了一眼,我的心便沉了下去,眼前显示的画面数量可谓寥寥无几,堪堪能观察到学校的几个关键位置,更不用提“全覆盖”一说。

我将椅子向前拽了拽,和男人描述了需要调取的录像的时间段。一番操作过后,画面左上角的时间便退回到晚五点左右,由于晚自习于六点半开始的缘故,每周日下午五点起,走读的本地学生们会陆续返校。

按照姜老师的叙述,我们浏览了冯泽安班级所在楼层的录像。

从五点到宣讲开始前班级整队去往报告厅的这段时间里,冯泽安的身影都没有在画面里出现。

再次确认一遍后,我们又查看了姜老师办公室走廊和行政楼办公室所在楼层的摄像头在此时间段内所摄下的录像。除却来往的教职工外,只有今晚来校宣讲的负责人和侯院长寒暄的画面。

休息片刻,我们调看了报告厅后门处的录像,左上角的时候飞速跳动,画面却仿佛静止一般,我用余光扫了身边几人一眼,杨主任脸上已现倦怠之色,姜老师却仍正襟危坐,双眼紧盯着屏幕。

倏地,画面上一道微不可察的人影在画面尽头处一闪而过,“停!”我轻喝一声,其余几人听见声音,身体瞬间绷直了起来,都将视线聚焦向前。我将画面倒回十秒前,挺直了身子向前探,仔细辨认着眼前的画面。监控镜头一直对着报告厅后门和仓库,空无一人,寂静无声,我正疑惑,一人从画面尽头现了出来,还未辨认清除,便忽地没了身影。

我登时心生疑窦,捏了捏下巴,努力回忆了一番方才勘查的外围情况:报告厅位于学校西北角,正门朝南,后门向北,仓库与厅北面墙相连,库门同样朝北,与学校外墙仅隔着两米左右的间距,但夜幕浓重,视线并不是很清晰。

“报告厅在我们学校西北方向的顶端,周围没有其余建筑了。”杨主任似乎料到我心中所想。

“报告厅这块只有这一个摄像头吗?”我问。

“是的。”她挠了挠脸颊,“一般情况下,我们只有在重要时间节点会启用报告厅。”

我要求将录像起始点再向前调整了两小时,又仔细观看了一遍。录像里的时间飞速流过,画面里却始终空无一人。监控室里一片岑寂,弥漫着诡谲的气氛。

“陈志,你把这份录像拷贝一下,带回交给技术科。”我放下一直托着腮的左手。

“好。”陈志点点头,站到操控台边。

“姜老师,可否同我去仓库再看一下。”我转过头问。

她看向侯院长,见其点头应允,便起身和我离开监控室。

我们原路折返,梁海平依旧伫立在仓库门口,拿着本子在记录什么。

我们绕着报告厅走了一圈,而后伫立在正门口,姜老师和我大致介绍了一番校园环境:成筑大学由南往北大致分为三部分:以校园中央的图书馆为中心,以北为教学区,东西各五栋教学楼相对而立,绿化景观点缀其间;以南则是学生生活区,二十余栋宿舍楼错落有致;校园西侧有一400米标准体育场,而西北角除去身后这栋蓝白相间的建筑物和一些稀疏的树木外再无其他。三米多高的红砖墙围绕着整个校园,我顺着一个方向望过去,富有年代感的围墙延伸向远方,消弭在夜色中。

晚风沁凉如水,夜幕里疏疏朗朗缀着暗淡的星星。

我们走回前门,梁海平似乎正在等候,见我们回来便快步走过来,凑到我耳边轻声说:“局里刚来了电话,技术部马上安排人过来将尸体带走做检验。”

姜老师似乎听到了一言半语,脸色赫然一变,嘴唇微微翕动着,似乎正在艰难地消化这句话。

“姜老师,能否打个电话请侯院长他们回来?”我问。

她的神色有些许僵滞,并没有回应。我再次轻唤她,她方才倏地回过神来,愣怔地看我,我又重复一遍,她点点头,翻开了手机盖。

片刻后,侯院长和杨主任从监控室回来,着手组织疏散报告厅内的学生。学生们滞留在厅内许久,早已焦躁不安,在一片嘈杂声中熙熙攘攘地跟随着老师涌回教学楼。

之后,我们按惯例再问了几个问题,便和几人握手道别了。院长送我们到门口,一路上讲述着学校一以贯之的安全管理模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