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右布衣逆天记

九品流官

首页 >> 淮右布衣逆天记 >> 淮右布衣逆天记最新章节(目录)

第二十二章 山前必有路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得了驴牌寨的3000人马,经过朱元璋的一番调教,旌旗遍地,浩浩荡荡的也算是支正规军了。

在去往定远的过程中黑先锋花云来报,不远处的元将张知院管辖的地盘有七八万民兵,估计也就是把一个城的老百姓,不管男女老少整组编成的民兵队伍。

花云道:“朱总管,那元将张知院是个胸无点墨之人,无勇也无谋,我们何不借势把他吃了?”

朱元璋一合计,觉得可以,便带领3000人的队伍去攻打张知院,民兵队伍哪能抵挡得住雇佣兵,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张知院给擒了。

七八万的民兵,朱元璋挑选了20000人的精壮编入自己的队伍,从此“赤帜遍野而盈冈”。

阅兵仪式上朱元璋没有跟大伙说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废话,而是毫不留情面的把这两万将士臭骂了一顿,“你们这群废物,我三千人马分分钟就把你们八万大军收拾了,你们还有什么脸面在这儿跟我叫板。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你们那个张知院到底是怎样一步步把你们培养成废物的?我想是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部队是行军作战的,要想有战斗力规矩必须挺在前面,只有铁一般的纪律才能锻造铁一样的队伍。”

葛大爷曾说过一句话“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这绝对是永远不会过时的真理,适用于未来和过去。

从濠州城出来,朱元璋带走了二十四个人,这二十四个人算得上当时的人才。收编了张知院的部队之后,很多人才都慕名来投朱元璋,其中有三个特别出色的人才,他们分别是:冯家俩弟兄,国用和国胜,还有李善长。

冯家俩弟兄起义之前是地主,天下大乱之后,本来组织队伍是用来看家护院的,受了委屈也没个说理的去处,索性反了。

听闻朱元璋带兵训练有素,部队规矩意识强,所到之处也是秋毫无犯,是一只有希望有前途的部队,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冯氏部队从此姓了朱。

冯国胜之后改名叫冯胜。打仗特别勇猛。

冯国勇在一次与朱元璋共进晚餐的时候,告诉朱元璋说“主公,你想取天下否?”

朱元璋说“我造反纯属被逼无奈,只要能有口饭吃,有个安身立命的去处,谁愿意过这刀尖舔血的日子。”

冯国勇接着问“主公,你想取天下否?”

朱元璋道“想!”

冯国胜道“如此,主公可先取健康(元朝叫集庆,现在叫南京),健康背靠紫金山,石头山临江地势险要,有虎踞龙盘之势,之前有六朝建都于此。主公若以此为根据地,攻城略地之后不掳虐百姓,天下早晚是你的。”

朱元璋一听暗自窃喜,便把冯国用当做幕僚。

李善长是个文人,学得是法家思想,专门研究富国强兵那一套的,有点像雍正王朝里的邬思道先生,专门研究帝王道和屠龙术的。此人从小爱读书,沉默寡言,喜怒不形于色,有智谋,很善于跟别人化解难题。

朱元璋问李善长“天下大乱何时才能太平?”

李善长回答“天下是否太平全在主公你!”

朱元璋:“我?”

李善长:“对。西汉时期的刘邦也是平民出身,他没有妇人之仁,不计较,气量大,看得远,想得宽,不乱杀人,用人能人尽其用,最主要的是他的祖籍跟主公的祖籍相距不远。刘邦能用五年的时间取得天下,主公只要按照刘邦的路子去整也一定能取得天下。现在的元朝政府就像一头快死掉的骆驼,只要再给他地上一根稻草就game over了。”

元璋听后高兴得不得了,便把这位很会吹牛的先生留在了身边做掌书记,相当于贴身秘书兼办公室主任。

曾国藩先生曾说过:“要想做大事,首先要找好替手。”

也有人说“要想干好工作一定要抓好办公室。”

就这样李善长这个中枢神经机构建立起来了,协调处理将士和参谋的矛盾、日常事务的推进、组织人事机制、后勤会务的保障在李善长的统筹下都做得很到位。

朱元璋的队伍正在朝着最高标准的规范化队伍一步步靠近。

以黑将军花云为先锋顺利攻下了滁州。攻下滁州后,朱元璋的亲侄子朱文正、姐夫李贞带着李文忠前来投靠,一家人见面抱头痛哭一回,兵荒马乱的年代还能和亲人团聚,实在是最高兴不过了。但见面之后得知二哥三哥都死了,回想起一家人以前的场景,又悲从中来。

部队正规化以后,朱元璋要做三件事。

一是收养义子,李文忠、朱文正、沐英等都成了朱元璋的干儿子,他收养这么多干儿子干嘛呢?用来安插在属下的部队里,有点像家族式的企业,除了能制约部将的权利之外,还能为他提供可靠有效的消息。

二是打仗的时候扣押将士的家眷,专门由马大脚监视,若有风吹草动能及时制约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