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捕诗剑录

天可汗在梦...

首页 >> 侠捕诗剑录 >> 侠捕诗剑录最新章节(目录)

第66章 六把钥匙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贺兰将军说:

“是的,基本如你所说,太宗为了取信于原太子东宫、齐王府旧臣如魏征、王珪与薛万彻等,并为了向天下示其孝道,曾立下《金誓玉册》与《让国诏》,其大意是他为国而取大位,待国定之后,他日如皇太子建成一支之子孙贤于自己一支之子孙,可让国禅位还政于太子建成一支之子孙。这样,使魏征等原宫府旧臣安心为太宗治理天下,使薛万彻重出,为国家平天下了。”

“太宗朝镇边大将,以卫国公李靖、英国公李世勣、江夏王李道宗和这薛万彻为四大名将。太宗评后三人说,李世勣、李道宗不能大胜,亦不大败,万彻非大胜即大败。因薛万彻敢于拚命,全力以赴……”

王者风打断话,问:

“这样说来,是那什么《金誓玉册》与《让国诏》遭人盗了?”

贺兰将军说:“不但如此,还有十本《丹书铁券》。”

王者风说:“由太宗御笔丹书赐给勋臣能免死罪的《丹书铁券》?”

贺兰将军说:“正是。”

王者风说:“据某所知,丹书铁券上,都写有赐券理由,持券者姓名及荫护范围。如赐尉迟敬德的《丹书铁券》上云:胡喜公敬德从朕征战,立大功十一,救朕命三次,与朕共定国家社稷。策勋之余,谨赐此丹书铁券一本,以荫其后。自兹五世,尉迟子孙有犯不赦之罪者可凭此赎罪,免以刑责罚没。钦此。后署年月日大唐皇帝御制文字,加盖传国玉玺。再左侧以小楷写:此券付尉迟敬德收执。”

贺兰将军点头说:“不错。《丹书铁券》本式确是这样,宗正寺、大理寺、秘书监与刑部还各有副本由有司存查。但这次被盗的《丹书铁券》因事关非常,不便明言功德,便省却了上述内容,只写:丹书铁券,以报功德。收执此券者可赎不赦之罪,免以刑责罚没九次。这十本丹书铁券,简言之可赎救九十条犯死罪之人命。太宗以此报昔日对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两家之愆。”

王者风冷笑道:“‘玄武门之变’,太宗杀建成、元吉两家子孙嫔妃,可说是无一遗漏。又何止九十条人命?他们两家香火断绝,又哪有后人?更别谈有贤于国君者出来继承皇位了。这一切,不过是许的空愿,发的假誓,用以糊人而已。”

贺兰将军说:“这,先生有所不知了。当初表面上确是太宗把太子建成、齐王两家子孙都杀了,但两家还是各有一个子孙被保了下来。”

王者风眉一扬:“竟有此事?”

贺兰将军说:“太子东宫与齐王府,各有精忠报主不计生死的死士,气吞山河的侠者,深谋远虑的谋臣——此辈都是文学武功、谋略机智出类拔萃之士。当‘玄武门之变’事发时,大家各有所分工,以报主恩。冯翔、冯立与薛万彻、谢叔方帅东宫、齐王府精兵二千驰往玄武门增援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与太宗秦王府部将激战。另有侠士为防不测,各按部署行事,或往外地求援,或携幼主藏匿民间,或护黄金重宝散藏各地以图东山再起。当时正是混乱之时,这些行动,并没人留意。待事定后,有人告发,再查时,已是时过境迁,星横斗转了。那太子东宫、齐王府逃脱的幼主及藏匿民间的黄金重宝,竟无从查访。有人说,出仕太宗的魏征、王珪、韦拔等人是程婴,另有一批人是公孙杵臼,演的是一出‘赵氏孤儿’的好戏,以保建成、元吉之后与两家余党。据说,魏征还是定计保建成之后出走之人。太宗明知此事,因爱魏征之才,且与魏征有约,故终其一生,未追究建成之后出走之事。——在太宗内心深处,大约也含了一份愧疚,有网开一面之心。——也因此,太宗才能通过这《金誓玉册》《让国诏》让魏征他们安心为他所用。”

王者风听到此,目光一凛,道:

“如此一来,太宗一朝虽太平了,岂不给后代埋下了危机?如果有那贤于皇帝的出来冒认建成之后,皇帝岂不要脱袍让位?”

贺兰将军说:“这还算好的。怕就怕有人因此而拥立造反,逼宫让位,为这社稷江山之争,造成天下大乱。”

王者风眉一皱,道:“天下大乱,生民遭殃。这可是大大的不好。这一遇兵荒马乱,便连我们做贼的,也惶惶如丧家之犬,不得安生了。”

贺兰将军说:“因此,我们请先生前来,想通过先生,知道一点你们同道的内情,以求破案、追回失盗之物。你想,这件事事关皇上皇位安稳,事关社稷江山,事关天下黎民祸福,岂可儿戏?这事,以情,以理,以义,以法,都得让先生有所作为了。”

王者风闻言,默然不语,若有所思。

贺兰将军说:“所盗的《金誓玉册》、《让国诏》与《丹书铁券》都封在‘玄铁宝匮’之中,那是一个以玄铁制成的长方形匣子,须得用五把钥匙同开,方可开启。”

王者风道:“五把钥匙,真够多的。”

贺兰将军说:“钥匙一把由宫中有司密掌,称为禁中之钥。一把由当年魏征、王珪、薛万彻代太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