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捕诗剑录

天可汗在梦...

首页 >> 侠捕诗剑录 >> 侠捕诗剑录最新章节(目录)

第174章 张旭接任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王毛仲听毕“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开头套话后,竖起耳朵听正文,却是西边发生了胡人叛乱!兰池州胡人康待宾串通诸降胡同反,在四月一个月间连连攻陷鲁州、丽州、含州、塞州、依州、契州六大胡州,集结反叛兵马七万多人,号称十万之众,进逼夏州。西域震动观望,突厥诸部各有所骚动不安,危及国都安宁。皇帝已令朔方大总管王晙、陇右节度使郭知运共讨之。为使早日敉平康待宾之叛,特命太仆卿、左武卫大将军王毛仲为朔方道防御讨击大使,与朔方大总管王晙及由兵部尚书调任天兵军节度大使、曾任宰相的燕国公张说一起,负责征讨康待宾叛军!旨到之日,即刻率部启行。原所负要务,卸交特命宣诏剿抚使、金吾长史张旭查访缉拿!

原来唐时边地,有许多降胡。所谓降胡,是向唐朝投降的胡人部落,有突厥、回鹘、铁勒九姓等。突厥等降胡,原本游牧民族出身,长于骑射猎牧,定居下来,耕种实非其长,有违其性,加上官府官贪吏酷,暴虐无礼。而突厥、回鹘诸部胡人,性格勇悍,刚烈如火,义不受辱,遇上不平之事,一触即发。这胡人康待宾别有用心,煽动降胡叛反,重回到马背上驰骋骑射打仗,大合胡人勇悍本性。于是一旦叛乱生成,一时势不可挡,声势浩大,连夺六胡州,进逼夏州,若破夏州,进关内,则威胁长安,天下倾危!

这张旭,字伯高,长得虽是北人的粗豪之相,论及出身,却是吴人,生长在苏州江南之地,雅爱诗书琴棋,能诗善文。东晋衣冠南渡,金陵为东晋与南北朝时六朝首都,苏州更是吴越名城,文化昌盛。这张旭生为吴人,与贺知章、包融、张若虚合称为“吴中四士”,有五样特别出众,一是诗好,擅长绝句,于四句诗中自能委婉多致,能人所不能。二是字好,一笔大草狂书,龙飞凤舞,天下第一。三是善饮,酒量惊人,酒后颠狂,世骇其行,称之为“张颠”。然人不厌其颠——因为他颠狂时所书书法最是高妙,疑非人间所有,其书法,烟云满纸,令人观之,血为之沸,神为之摇,夺情动魄,迷而入胜。四是好交结天下,好访各地豪杰奇士,游山玩水,常向皇帝告假或讨要巡抚之任,好到各地去游宦,做官还在其次,山水名胜之观览,乃是第一要紧事。五是少年曾无意中得识天下名御汪无疆,得授马经马术,懂马语,精御术。驾车骑马之技,朝野一时无人能出其左。

这张旭素怀忠义,书法高妙,与雅好书法的皇帝私交甚笃。兼且为人沉着多智,诙谐多趣,武功高强,所使“醉笔神剑”独步武林,官至金吾长史,正是负责京师防守缉贼之责的京中要官。

王毛仲与张旭交割完毕。张旭向王毛仲讨教道:“‘玄铁宝匮’之事,事关宫廷秘辛,大将军应有所教我。”

王毛仲沉吟半晌,环视一下周围。

郭子仪见状,知王毛仲有重要事宜向张旭交待,作了个手势,在王毛仲身边的亲兵全散了开去,距王毛仲远远的,以听不到声音为界限,向四周戒备侍卫。

王毛仲向张旭招招手,张旭上前,王毛仲向张旭耳语良久。

在听王毛仲耳语时,忽然张旭神情一震,至为惊讶,出声道:“‘海中村’竟有如此奇事?”

听张旭如此叫出声,众人只觉心里纳闷,不知这“海中村”在何方,所出何事,竟令一生好入名山大川游历、经历过无数大事奇事的豪放大胆的张长史也如此吃惊?而永王李泽听了“海中村”三字,则脸色微一惊,然后又恢复平静,露出淡淡的笑意。

王毛仲又向张旭低声说了数语,张旭再次瞪大眼睛,惊叫出声:

“他、他竟还活着?为什么不受朝廷征召?”

王毛仲又说数语,张旭这次没再出声,只是脸色转为严峻。

王毛仲说到最后,爽朗一笑道:“我麾下有郭子仪等精兵强将,此行必旗开得胜。剑宗之事,剑圣凌老前辈,若乌鸦道长蒙先生他们所说不假,已然物化。这樊红叶很有可能将执掌剑宗成为新的宗主与剑圣,他若有意问鼎武林,九月剑阁论剑,就大有戏看了。缉贼之事,在堵截,不在追捕,与其劳师疲命,不若守株待兔。我把蓝溪僧、韩叔子与魏朗月三人留给你调拨使用。这三人都是我手下武功高手,还望伯高兄善待之。至于任城王与李园园长之事,你,随机而作吧。”

张旭道谢称是,与王毛仲拱手道别,自是免不了说些祝贺凯旋的吉辞。目送王毛仲与郭子仪率三十六骑亲兵西去如风,回看身后自己所带三百精兵衣甲鲜明,静待自己下令,泰安县令等地方官脸色殷勤,任城王李慈、李园园长李员外李宝则斯文淡定,静待自己发落,不知怎地,竟一时心思不属,所思到了远方,向东南方向远眺,喃喃道:“剑……天外飞星……海中村……慈航院……”

他的心思忽飘到了那个名叫“海中村”的、出奇事的地方。

众人见他这般魂不守舍,不由心下暗暗称奇,纷纷猜忖:这“海中村”究竟有什么事,竟令张长史如此神魂颠倒?看王毛仲摈去众人相告,定是事关重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