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捕诗剑录

天可汗在梦...

首页 >> 侠捕诗剑录 >> 侠捕诗剑录最新章节(目录)

第12章 神镜(求收藏)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皇甫摘星打量着从怀中掏出的张果给的仙器——感梦神镜,却见那物长尺许,铜绿斑驳古意盎然,与平日所见铜镜不同的是多了那三寸多长的似金非金手柄,也不知经过多少人或神魔的手抚摩使用,又被岁月黑暗中埋藏了多少年代,虽像金铸的手柄,但颜色有些黯然。

而连接手柄的铜镜径在六七寸左右,是面青金大镜,一面磨得可照出人影,周围围着云龙纹,却不是金也不是铜而似是银铸而成,围着镜面有着四道蠄龙,龙身劲遒,浑身透发着力量爆发感,如同活物一般,而龙睛又是碧莹莹的宝石所镶嵌,见着光,与那狰狞的龙首合在一起,一股威压油然而生,仿佛是真的龙降临这个小小空间。

皇甫摘星翻转镜面,背面铸着星野九州山渎与异兽奇禽,雕铸讲究,精细而微。皇甫摘星识得其中一种奇禽长着人面而具四目,生着两只尖尖的耳朵,有些像猫头鹰而非。这只奇禽却是叫颙。如果这种奇禽降临人间,那将意味着天下大旱。而另一种奇禽长着人手一样的爪子,形如鹞鹰,这种奇禽则是鴸。据说是尧的儿子丹朱死后灵魂所化,它所到之处会危害士人与君子,让他们处于流放的命运。

然后皇甫摘星又注意到铸着一只奇兽,形状像羚羊,头生四角,却长着长长的马的尾巴,而身子之下支撑着的却是鸡一般的爪子。这种怪兽可轻易翻越高山险峰,喜欢旋转起舞,不管走多远,都能丝毫不差地回到原地。这是奇兽?。

镜子中央则铸着伏羲女娲手举日月的浮雕形象,配以五岳四渎十二章一层层形象图讳。五岳传说为五帝所治之秘。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纪。太昊氏为青帝,治岱宗山,祝融氏为赤帝,治衡霍山,金天氏为白帝,治华阴山,颛顼氏为黑帝,治太恒山,轩辕氏为黄帝,治嵩高山。皇甫摘星在皇帝李隆基身边时,曾听张果与叶法善同皇帝李隆基谈论神仙洞天之事,记得张果老儿说过,五岳中,东岳名为蓬玄太空洞天,南岳名为朱陵太虚洞天,西岳名为太极总仙洞天,北岳名为太乙总玄洞天,中岳名为上圣司真洞天,并称每山都有神仙居住。那四渎却是江河济淮通海之河川,各有龙灵守之。

镜上所绘十二章是皇甫摘星所熟悉的,这是帝王所御用衣裳所绘之物:衣则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火、宗彝、画以为绘。裳则藻、粉米、黼、黻以为绣,凡十二章。

这是以日月星辰画于旌旗,所谓三辰旌旗,昭其明也……龙能变化,取其神,山取其人所仰也,火取其明也。宗彝古宗庙彝尊,名以虎、蜼,画于宗彝,因号虎蜼为宗彝,虎取其严猛,蜼取其智,遇雨以尾塞鼻,是其智也。藻,水草也,取其文,如华虫之义,粉米取其洁,又取其养人也……黼诸文亦作斧,案绘人职据其色而言,白与黑谓之黼,若据绣于物上,即为金斧之文,近刃白,近銎黑,则曰斧,取金斧断割之义也。青与黑为黻,形则两已相背,取臣民背恶向善,亦取君臣离合之义。

而星图则分三垣四区,合四灵二十八宿,密密麻麻分布其上。却是苍龙白虎朱雀玄武,一灵而以七星相聚守一域。分别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宿;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宿;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宿;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宿,共二十八宿。

皇甫摘星对星图非常熟悉,这与他的名字有关,平时自然留意天文天象之事。面对镜背后各种繁复意象,皇甫摘星正要细察其中奥秘,想摸索这面神镜打开方式,突然心灵一悸,有一股无上大威严自空中而降,不由令他想要跪拜。然后眼前一黑,失去知觉,而在他心头有一个低沉而威严声音命令说:滴血认主。

然后,皇甫摘星仿佛这个身子不属自己掌控一般,取出刀在左手中食二根手指上并指一划,指肚上鲜血直涌,忙以血抹在镜面之上,等涂得匀了,左手方一离开镜背,那平均涂抹在其上的鲜血却迅速凝成一粒血珠聚于中央,正好在伏羲与女娲两神之间,团团打转,血中却有隐含金光一阵阵闪动明灭。

然后血珠眼中可见渐渐被镜背吸收而变小,变小,最后血珠不见,镜背诸象,却似变得立体起来,欲脱离镜背而独立飘浮在空中。

一股强大的信息流随一道金色光流,自皇甫摘星额中天目位置涌入心海,令他顿时明白了这梦感神镜的用法。

原来这件仙器神镜,不但可以感知别人梦境,还有遥观九州之远景之法,欲观九州动静,当地详情,以星象分野之法,观星可得诸景象。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之域,天则有列宿,地则有界限。尔雅云:幽州为析木之次,晋书云:析木娵訾,幽斗箕,尾幽燕也。自尾九度至南斗十一度为析木之处,于辰在寅,又曰广阳,入箕九度。唐志谓箕尾析木津也。初尾七度,中箕五度,终南斗八度。应北斗渔阳等郡。天文志曰析木津之,次中台之下,下台之上。又曰冀主北斗枢星又曰辰星主燕赵。森罗记云尾九星九度少强三度入寅于辰在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