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之群英召唤

梦中的一场雨

首页 >> 汉末之群英召唤 >> 汉末之群英召唤最新章节(目录)

第二十七章蔡邕绝音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冀州邺城高干府上。

高干怒目圆瞪,指着郭援道:“郭援!这点事情都办不好?我要你有何用?”

郭援面如土色,道:“元才公子,这。。。出了点状况。。。”

高干黑着脸来回踱步,低沉道:“既然事情已经败露,善后的事情就绝对不允许出现纰漏!不然以我舅舅的脾气,哼。”

郭援连忙点头道:“公子放心,末将定会善后。”

高干摆摆手让郭援下去,高干从弟高柔进来道:“元才兄长,舅舅准备议事,快走吧。”

高干点点头,正要出门,对高柔道:“哦?文惠,你可知舅舅召集我们何事?”

高柔看了高干一眼,在手掌上划了一个字,点头道:“走吧。”

高干看了,迟疑了一会,随即哈哈大笑道:“哈哈哈!果然如此!”

丁常将之前雁门的人员安顿好之后,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之前在雁门,世家士族较少,改革程度较低,所以雁门的整体成功大幅度提升,而此次在晋阳,世家大族遍地都是,而自己的手下王忠嗣,王昶等人也是本地有名的名门望族。。。

范文程将一副竹简递过来,对丁常道:“主公,以祁县温家和王家,阳曲郭家为首的人都在明中暗中搞事情,阻力比预期的还要大。。。”

丁常闻言,打开一看,越看眉头越皱,崔浩瞄了一眼,随即道:“温家的家主名唤温恢,他的父亲名叫温恕,曾担任涿郡太守。温恕去世时,温恢才只有十五岁,他随队护送父亲遗体回乡后,家中薄有积财。可是温恢却认为,当今世态已乱,苟且为一方富户又有何用,于是把家财一朝散尽,以赈济乡党宗族中有需要的人,此举令州里乡人甚为称道。”

丁常点了点头道:“嗯,这个温曼基品德高尚,是个可塑之才!”

范文程松了口气,又道:“阳曲郭家家主名唤郭缊,是上一任雁门太守,在阳曲颇有势力,阳曲举办胡市之时,郭家出力颇多。”

丁常看了一眼范文程,范文程当即把头低下,丁常摸摸下巴道:“郭缊?有意思,想不到他也来凑热闹。”

范文程低着头,道:“王家的话。。。家主虽说是王司徒,但王司徒在长安,就落到他侄子王凌管了,王凌把他妹妹嫁给郭缊的长子郭淮,而且上次与金平一战中,王凌作为晋阳城中最大的势力,他并没有出手,而且我觉得这个王凌,有点抗拒咱们。。。”

丁常冷哼一声,道:“那这样看来,温家和郭家应该也是王凌唆使的了。真是养虎为患!”

崔浩之前毕竟在晋阳当过几年官,对一些世家大族也颇有交往,见丁常如此,当即道:“世家大族根深蒂固,而且现在王家可是朝廷炙手可热的,不应该以强硬的手段对待。。。”

丁常站了起来,拍拍崔浩肩膀,笑道:“放心放心!伯渊,我自有分寸。”

此时长安,作为诛杀国贼的首要功臣,王允自然少不了朝廷的嘉赏和广大人民的称赞。

于是,王允态度开始发生改变,似乎有些飘飘然起来:“连董卓这样不可一世的奸贼都死于我的手下,老夫还有什么可惧怕的呢?”他便对任何人、任何事情都无所谓,毫不在乎,甚至居功自傲。

每当群臣集会,王允很少像以前那样和大家推心置腹,共同商讨权宜之计,而是正襟危坐,面无和悦之色。慢慢地,群臣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推崇和拥护他了。

侍中蔡邕曾是董卓的旧臣,当听到董卓被杀的消息时,蔡邕正好和王允在一起。当时,蔡邕感到很突然,不禁脸色大变,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叹息。

王允勃然大怒,严厉指责蔡邕:“蔡侍中!董賊是国之奸贼,先前祸国殃民的罪行不可饶恕,汝身为天子臣民,应该从大局考虑,共同声讨国贼,不可念及他对你的一点私人恩惠,竟然董贼感到痛惜,难道你想成为董贼残党吗?”

王允说完,便不容分辩,立即将蔡邕押至廷尉处问罪。蔡邕有口难辩,但作为文学家和史官,他为了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事业,继续写成汉史,便陈辞谢罪,自己愿意承受刺剑削足的酷刑以保全余生。

士大夫们都十分同情怜悯蔡邕的遭遇,设法营救蔡邕,可毫无结果。

太尉马日磾专程前往王允住处,替蔡邕说情:“蔡伯喈是难得的旷世奇才,学问渊博,见多识广,特别是对大汉的故事了解颇多,应当给他机会,让他继续写成史书;况且伯喈以忠孝闻名于士大夫之中,现在以莫须有之名给他判罪,恐怕有失众望,不服人心吧!”

王允根本不听劝告,反驳马日磾说:“先前武帝不杀司马迁,让他写成谤书,流传后世,现在国事衰败,不能让蔡邕像司马迁那样,毁谤和诬蔑幼小的天子。”

马日磾见王允不听劝讲,只得灰溜溜的走了,黄琬过来问道:“翁叔!子师他什么意思?”

马日磾感慨道:“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