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同

尽千帆zn

首页 >> 九州同 >> 九州同最新章节(目录)

第三十三章 金鳞归海 (1/3)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长安朝堂之中,元恪每日仍然继续陪伴着小皇帝周琳上下朝,这些日子观察下来,秦王孙巡果然不是那么热衷于政事,经常以身体有恙为由,推辞不来。秦王之位空置时,年幼的小皇帝依然总是沉默不语,身边的国师弘一便替代了秦王的作用,将朝政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

孙漓近日也变得越发活跃了,大概是受了之前元恪那番话的启发,在世子之位上心态愈发急切;无论朝中什么事情,都忍不住大加评论,有什么需要处理的事务,也都是当仁不让,大出风头。众人也心知肚明,以目前的形势,孙漓的身份,即使他不这样主动,未来的世子之位也必然会落到他头上。

只是今日,秦王孙巡又比较罕见地出现在了朝堂之上,元恪心想,估计又是函谷关外有什么重要消息传来。等来人上报,果然是一条震惊的消息:“梁国公子周琰,被燕贼围困在汝南城中,特地向天子求援!”

元恪闻言又惊又喜,周琰?他当日居然没有在洛阳和梁王宗室一同蒙难?

秦王孙巡当然没有听说过周琰,眉头一皱问道:“哪个周琰?是那个伪帝周阅的儿子?当初崔允在洛阳不是已经将周阅的亲族子弟全部屠灭了吗,这个什么公子不会是个冒牌货吧?”

下面的人连忙回答:“回王上,臣下已经查过了,这个周琰确实是伪帝周阅的庶六子,此前不知身犯何罪,曾被伪帝周阅贬出洛阳,才因祸得福躲了一场祸事,如今他已是伪帝周阅唯一存活于世的子孙了。周琰在信中痛陈与燕贼的国恨家仇,希望归顺朝廷,共击燕贼!”

元恪听闻这些,也安下心来,看来确实是周琰本人无疑了。

秦王孙巡却仍有些不满,问道:“哼,依我看这也只是那周琰被困绝境的权宜之计,再说让朝廷去援救篡位的逆臣之子,这怎么都师出无名吧?何况眼下我们与燕贼那边的形势稍有缓解,这个时候出兵恐怕不是最佳时机。”说罢秦王孙巡转向弘一问道:“国师以为呢?”

弘一略加思索,笑着对秦王孙巡说道:“依贫僧看,这或许也是个机会……燕贼崔允,背信弃义,屠戮梁国宗室,又侵占梁国国土,梁国旧臣多有不满,眼下周琰这个公子的名头,或许可为一用,收拢梁地军民之心;眼下燕军主力正在东进攻齐,若是能在他们背后做出点动静,百利而无一害啊。”

见到弘一也有此意,元恪连忙也进言道:“臣昔日曾在洛阳与周琰公子有旧交,周琰此前一直呆在洛阳,不曾附逆伪帝周阅;若论起辈分来,周琰也是大周宗室,还是天子的堂兄,如今周琰已经高举义旗反燕,朝廷出兵救援不能说是师出无名。”

殿下的孙漓见如此热闹,连忙也添柴加火,进言道:“父王,机会难得,儿臣愿领兵出关,讨平燕贼!”

秦王孙巡被几面人进言夹攻,又见孙漓这般慷慨壮志,忍不住笑了说道:“我儿好志气,只是你知道现如今,我们还有多少兵马可以调动?出了函谷关,仗可就不像函谷关那里,那么好打了。”

秦王此言一出,众人也都沉默了,孙漓也有些胆怯了,秦军的元气没有那么快恢复;而据来人所报,围困汝南城的燕军不下五万之众,眼下派兵,少了没用,多了又拿不出来,所以两难。

眼见众人都沉默下来,元恪心中愈发焦急,一来自洛阳一别之后,他素有亏欠周琰之心,眼下得知周琰的下落,绝不会放任不管;二来,元恪也深知这正是自己脱身长安的好机会,连忙继续进言道:“臣以为,齐国势弱,又无大秦这般有函谷关地利之险,恐怕支撑不了多少时日,此时出兵从背后攻燕最为有利;况且我大秦拥护天子,反抗燕贼,如果坐视周琰被歼,天下之人即使有反燕之心,又怎敢归附?”

弘一笑着答道:“赵将军所说的道理我等都明白,只是眼下朝廷确实无兵可派。”

元恪于是大步走到天子与秦王等人面前,躬身行礼道:“既然如此,元恪愿率本部北川军八百人马,出关救援周琰,以示天子之恩!”

此言一出,群臣纷纷窃窃私语:“八百……这……够吗?”

弘一也是质问道:“贫僧知道赵将军与那周琰公子私交匪浅,但军国之事,还请将军珍重。莫说那燕贼本部军力强盛,就只说汝南城下围城之燕军,就不下五万,将军只领八百人出关,图做无谓牺牲而已,有何意义?”

元恪心志确实愈发坚决,继续请命道:“臣当然明白,兵家之事,庙算为先;八百人或许没有必胜的把握,但能有此决心,天下人便可知燕军虽强,亦不可予取予夺;臣等八百人,留在长安,添不了几分助力,若是出去,正如国师所说,梁地人心不稳,或许能助朝廷收服梁地,将来反攻燕贼,重塑河山,大有裨益!”

弘一脑中快速思索权衡着,似乎是有所打动,但秦王孙巡却依然态度坚决,没等弘一答话就说道:“此事再议吧。”便匆匆散了朝。

下朝的元恪愈发心急,他深知若非到了万难的时刻,周琰绝不会发出求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