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断刃天涯

首页 >> 红楼:我是贾琏 >> 红楼:我是贾琏最新章节(目录)

第36章 愚者千虑 (2/3)

上一页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可有急事?”

言下之意,我那事情一堆呢,得赶回去处理。

承辉帝倒是没在意他话里的意思,怎么说呢,喜欢信任你的时候,可以放纵你的随意,猜忌你的时候,这些随意就是罪名。任何人任何事,一旦进入到“论心”的阶段,在皇帝眼里基本就是没一个地方是好的。说到论心,古代最经典的案例是“莫须有”,最近的经典案例是“抛开始事实不谈”。

“嗯,先看看这个再说。”承辉帝丢给张廷恩一本小册子,这让忠顺王的眼神里闪过一道嫉妒,明明是我先的。

张廷恩也不废话,接过小册子之后翻开就看,忠顺王赶紧站在侧后跟着看。

小册子上的内容不说,字体是真熟悉,主要是见的多了。这时候的张廷恩心里抽了好几下,看清楚标题《货币概论》之后情绪才稳定了下来,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内容。

“怎么都是大白话?”忠顺王嘀咕了一句,御座上的承辉帝淡淡道:“应是为了照顾不懂的人才写的大白话,生怕看不懂。”

李亨是不在场,在场肯定会抱怨“即便是大白话也看不懂”。

贾琏估计会很不客气的表示:你一个毫无实践的人看不懂就对了。

在户部工作过很长时间的张廷恩自然是能看懂的,前面的一些概念性的内容,比如“等交换物”也不难理解。对于“宝钞”的定义为“信用货币”也不难理解。

小册子的重点部分是随后展开,关于白银成为流通货币的部分,做出了一个结论性的定义——朝廷主动放弃了对于货币的定义权的行为,实质上放弃了铸币税,造成了朝廷利益的流失,同时也造成了对经济话语权的拱手相让。掌握了大量白银的江南士绅令朝廷投鼠忌器。

看到最后的时候,张廷恩额头上冷汗如雨,这内容要是传出去,贾琏不得被人弄死啊。这小子,胆子也太大了一点吧?

“这谁写的?”忠顺王也看的两腿发抖,恨不得就没出现过。

承辉帝不轻不重的看他一眼:“你问这干啥?”

忠顺王扶着张廷恩的肩膀才没跪下,两腿哆嗦着,勉强的笑道:“臣随口一问。”

“嗯,知道了,以后别问了。”承辉帝这话说完,忠顺王才松一口气,太吓人了。

张廷恩没那个心思,他继续看第二部分,折色和火耗。

地方官员的权柄太大,折色和火耗都是一张嘴说了算,严重的不透明,贪腐丛生,大大的增加了朝廷的开支。地方官绅勾结几乎是一定的结果,最终受损的是底层朝廷的主要税源底层的百姓。进一步加剧了朝廷财政的困难。

最后回到了货币,也就是小册子强调了,用朝廷的法令来明确铸币权,把失去的铸币税夺回来。这会还有一句很要命的话“损官绅而肥朝廷必定激起上下一致的反对”。

张廷恩的心脏都快跳出来了,心里暗暗的打骂:孙子,你是真敢写啊。

总算看完之后,浑身抖入筛糠的张廷恩,哆哆嗦嗦的把小册子放回书桌上,掏出帕子不停的擦汗,咬牙道:“陛下,臣以为必须铸银币并以律法明确铸币权的唯一性,此句大善。然欲实施,需循序渐进。”

明知道是谁写的,张廷恩还不敢点名,这不是忠顺王也在场么?

比起张廷恩的就事论事,忠顺王开口的角度比较聪明:“陛下,国事繁重,需爱惜身体。”

承辉帝此刻的内心没有昨夜拿到小册子时那么激动了,昨夜看小册子的时候,一晚上没睡好,这会眼圈还是黑的。不过忠顺王的话承辉帝就当是耳边风了,拍马屁也是要分场合的。昨夜每每想到这近百年来,朝廷的钱被官绅上下其手,不知道贪走了多少,承辉帝的心脏病都快发作了。承辉帝很主观的认为,官绅们肯定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为什么这么想呢?这么大的事情,哪能轮到一个十四岁的小孩子来发现呢?结论自然是官绅们上下一致,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蒙蔽圣听。你说承辉帝气不气?难怪太祖时期火耗归公,太上皇登基后取消了。取消的原因很简单,太祖乃猝死,太上皇仓促登基,皇位不稳。

昨夜特意翻阅了起居注,找到当初的记录,“朝野一致称颂”,在是对废除火耗归功的记录。字数不多,事情很大。嗯,贾琏这小子很聪明,不能重提火耗归公,那就换个法子,铸银币的同时,严禁民间私铸银币,违者以谋反论处。

不过这小子还是嫩了点,没把官员在损失了一大笔收入后的反抗情绪考虑清楚,这是一个巨大的漏洞。承辉帝在小册子上补充了一点,【可新增名目补偿各级官员为养廉。】

这句话的意思,穷谁都不能穷当官的。承辉帝很清楚,如果官员太穷,就会去贪。至于地方士绅的损失,承辉帝并不在意,铸币的本身就是为了夺回属于朝廷的利益。地方如有反弹,可令官员弹压。

“陛下,此事需缓行,待京营稳定方可推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