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长安梦

蓝桥遇仙

首页 >> 浮生长安梦 >> 浮生长安梦最新章节(目录)

第18章 回益州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元宁带着一众人马来到刺史府,拜见公孙刺史,将粮草和粮种献上,并详细禀报了此次去吐蕃的经历。

元宁向公孙玉一一回禀了此去吐蕃的经历,特别是提到塔西逃脱,还自立为王,在吐蕃与益州之间流窜的事,以及裴正半途劫走一半粮草,不过留下人手护送他们的事,最后为随行官员,特别是为严琇和保护她而死去的张乔请了功。

公孙玉听到塔西的事深感愤怒,特别是听说塔西已经叛出吐蕃王庭,投靠了西突厥,还自己领了一队人马在游窜在吐蕃与西关之间,深以为患。与元宁商定回头召集幕僚仔细商议,如何与西突厥周旋,以便尽早除掉塔西势力。当元宁提到裴正虽出手救了他们,却又夺走一半粮草时,公孙玉朝天哈哈一笑:“裴正小儿,老夫当年还受裴度之邀,参加了他的洗三礼呢。他自幼就喜做事不按章法,此次虽然他劫了粮草,却也救下了你们,功过参半,这次老夫先不与他计较。日后他再犯到老夫手上,定要叫他爹裴度下不了台!”

眼下他见元宁带着益州亟需的粮种和粮草回来,喜不自胜,安排手下下去分派粮草和粮种给百姓,既免了流民变乱之险,又布置了来年耕种事宜。公孙玉拍着元宁的肩膀,显得极是高兴,颇为赏识:“杨长史,此去吐蕃求粮,全赖你大智大勇。严琇此次随你出使也立了不小的功劳,我会考虑给他一个合适的职位,你的功绩我记下了,会向陛下呈明。”他这一下正好不偏不倚拍到了元宁在西峡峪肩头所受刀伤,元宁吃痛,忍不住皱了下眉。公孙玉这才发觉元宁的伤势,连忙要让府里的医官给她治伤,元宁连连推辞,道是不打紧,回去休息两日便可无虞,自己也略通些医理,长史府内也备有伤药。公孙玉见她态度坚决,况自己这边事务也着实多,便赶紧让人送她回长史府休息了。

元宁回到长史府,进得内室,脱下衣裳,检查伤势。先前在西峡峪作战时,她身上受了好几处伤,肩头上的伤最重。见肩头上的刀伤因路上处理得潦草,此时已有些红肿,背上和手臂上也有几处浅一些的刀伤。她打开柜子,从里面取出药箱,拿出一瓶金疮药,先用热水擦拭干净身体,再往伤口洒上了药粉。当药粉洒到肩头时,一阵剧痛传来,元宁下意识咬住了嘴唇,结果用力太大,嘴唇被她咬破了,一股甜腥味涌进嘴里。背上的伤她努力伸长胳膊去洒药粉,奈何尝试了多次,药粉大半倒在了地上。元宁见背上的伤口不算深,想想也罢,便放弃了。

处理完伤口,她仰天躺在了床榻上,盯着床顶的帐子发呆。此次随她同去吐蕃的一共三十六人,其中六人遇害,其余人都不同程度的受了伤。特别是张乔,她想到他那还很稚气的脸,厨娘杀鸡时他吓得捂着眼睛,满院子仆妇笑得肚子疼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人却没了。大概在王权这般人死我亡的争夺中,皇子王孙的性命都不值钱,这些普通人的命便更是如同草芥一般罢。

元宁在长史府趟了两天,算是恢复了元气。顶替张乔的长随叫王安,年龄比张乔略大。从王安口里,元宁得知公孙刺史因她求粮和治理暴雪有功,赏了她白银六十两,抚恤了阵亡人员。恰巧益州司户府上的主簿因年迈而辞官返乡,公孙玉对多有严琇赏识,便让他去司户府上做了主簿。

元宁让王安带上五十两白银和一些礼品,二人一同去了张乔家。张乔家正在治丧,张乔的娘失了大儿子,伤心欲绝,哭得眼睛都快睁不开了,弟弟张留和妹妹紫茜虽年幼却还坚强,一面谢过元宁,一面感谢来帮忙的亲戚和左邻右舍。元宁给张乔上了三柱清香,和紫茜一起扶了张乔娘去后屋稍坐。将带来的礼品和五十两白银给了张乔娘,张乔娘和紫茜连连摆手,元宁叹口气,道:“张阿娘,张乔此次全是因了我而遭此大难,你若是不收,我于心何安。况且弟妹年幼,张乔之前最是孝顺,也最爱护弟妹,能让家人日子过得舒坦些,张乔九泉之下也安心了。”

张乔娘和紫茜的眼泪又涌了上来,收下银子,对元宁千恩万谢。元宁这便要走,张乔娘忽然喊住了她:“大人且慢。”张乔娘将张留和紫茜推到元宁跟前,让他们跪下给元宁磕头,元宁不解。张乔娘擦了擦眼泪,说道:“大人,自您来益州后,为益州百姓做了许多,民妇虽不通晓文墨,不知朝廷大事,却也能感到大人的恩德。乔儿每日回来便在我面前说大人是如何好,如何为民着想,还教他读书认字。民妇无以为报,我这一双儿女虽粗鄙,但脾性却良善,手脚也勤快,如若大人不嫌,便如乔儿一般,让他们跟着大人做事吧。”

元宁心里极为感动,忙上前扶起了张留和紫茜。她说道:“张阿娘的好意我心领了,但家中不可无男子支撑,留儿还是留在家中,一是服侍你,二来可用银子替他请个好点的先生,读书识字,将来还可考取功名。紫茜年岁大些,做事稳妥,到我府中也可帮我照料起居。我将紫茜带回去,张阿娘您意下如何?”

众人愣了一愣。长史虽年轻,却也到了该娶妻纳妾的年龄,紫茜眼下十二,带回府中养上两年便可收入房中,且紫茜家世清白,看着是个稳妥人,的确是个不错的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