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九八零年开始

毕时叁

首页 >> 从一九八零年开始 >> 从一九八零年开始最新章节(目录)

35:有话直说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俞衡不知道自己的分析是对是错,即便自己拥有四十多年的先进意识,也不敢说能赢过市场。

但他可以确定一点,苦行僧般的生存方式,不适合中国人,或者说不适合人类,吃香的,喝辣的,穿的好,住的好,才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

这就是他的理论支撑。

况且广播电台新闻天天都在播报物价上涨,这波物价趋势,平头老百姓都看出来了,人民商店里都是工人老大哥们,他们都准备将口袋中的钱花干净。

这时候进军养殖业,是天时地利人和,没道理会赔钱。

至于说俞老大,俞老二只要地,不掺和家里开养殖厂,不能说是错,只能说是眼界不高,看的不远,加上抗风险能力太低,一个不小心,就会倾家荡产。

俞衡即便是找到了解决精饲料的门路,也还是决定跟村部合股的原因,对外身份是一方面,最大的原因是,天塌了有个高的顶着。

信用社的头头脑脑,不会来找老俞家的麻烦,只会去找村部,找刘书记,让他来解决问题。

父子二人来到刘书记,看院门是开着的,但还是用力地敲了两下,表示有人到访,等了两秒钟,才抬脚迈步往院子里走。

走到一半,就看见房门开了,披着衣服的刘书记,趿拉着鞋,从屋里走出来。

“老俞大哥,怎么晚了,您咋来了?”

“还带三小子一起,您二位是有事儿?”

今天月亮很亮,俞家老三手上拎着的袋子,刘书记第一眼就看到了,前两天他就收了老俞家两瓶酒,但事没给办成,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地是村里人的命根子,分的公平,还有人去乡里告,去乡里闹,这要分的不公平,早就闹翻天了,两瓶好酒,实在没法让他承担如此大的风险。

今天晚上,老俞大哥又拎两瓶酒,要还是地的事,死活不能收下,这情不能越欠越多。

“有几件事,需要刘书记您老点头。”

“既然有事,咱们去北屋说,我小闺女回来了,带着小外孙女,您别挑理啊!”

“哪能啊!都是乡里乡亲,书记您先请。”

刘书记的小女儿回来了,准备回娘家养月子,刘书记自己在屋里都不方便,这两个外姓人更不好往里面领,只能往北屋去,他现在也住北屋,说话聊天也方便。

跟着刘书记进北屋的俞家父子,分位置坐好,俞衡直接把袋子里的两瓶老白干拿出来,往桌面上一放,表明自家的诚意。

送礼是一门大学问,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会。

准确的说,不是不会,而是不敢。

诚意不能只在嘴上说,许诺事后给,你是恳求方,得先给诚意,可人都有自己的算计,万一这事办不成咋办!那送出去的礼,不就打水漂了!

犹犹豫豫,畏畏缩缩,想了半天,只能想一个稳妥的办法,那就是事后一把清,可事情大多数都坏在了事后算账。

“老白干,这可是好酒啊!”

“但上回老俞大哥您拿的两瓶龙泉春还在柜里没喝那,这是干啥啊!无功不受禄,老三,装回去,装回去,连带这那两瓶也拿回去,没人喝。”

身为老酒包的刘书记,只看一眼,就知道是老白干,哪怕是商标的大字没对着自己,可还是那句话,想要多分地不可能,不行的话,可以上次送的龙泉春也拿回去。

见刘书记要起身,俞父赶紧拦住,笑着说道:“这事还真得麻烦书记您,我家大小子、二小子准备分出去单过,我也想明白了,家里的地,全都给他们哥俩分了,一家四亩地。”

“想请您帮忙立两个单户口,把地也分到他们名下。”

人口多了分家,在小河村,这不是啥稀罕事儿,毕竟现在不是老年间了,长子拿大头,其余儿子拿小头,新时代新气象,都是刀砍西瓜,一分到底。

“一家四亩地,您老两口加老三咋办,我跟您透个实底,现在分地跟去年不一样了,村部手里平地少,多数都是山地,往后分的可能都是山头。”

“老三细胳膊细腿的,吃不了那个苦,你老两口也没有那力气干了!”

(吉林省的好地平地,都在延吉,长春,四平,LY市的东丰县,通化是三分之一,剩下都是山地,机械化不可能,纯靠人畜耕种。)

刘书记是一村之长,想问题很全面,没有了地,老俞大哥、大嫂子往后吃饭都难。

难道真靠不争气的俞家老三?

这纯属是想屁吃!

小瘪犊子能养活自己,已经是老天爷开眼了!

他得好好劝劝。

“我知道,老三不是种地的材料,三棍子打不出个屁来,我也不想让他去下地了,既然大小子和二小子喜欢种地,那就全都给他们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