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初三

窗外雨霏霏

首页 >> 再回初三 >> 再回初三最新章节(目录)

第十二章 吹笛子(三)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刚吃完早饭,大舅的电话就打来了,约他们在人民商场门前碰头。王霏霏换上一件灰色连帽卫衣和白色的运动鞋,跟着妈妈小姨一起往楼下走去。

王霏霏还在人民商场门口东张西望着找人,却听到旁边有人滴滴地按了几下汽车喇叭。原来是大舅,他开着单位的车,在路边等着他们。

车上装着买好的水果和香烛纸钱,一行几人先驱车前往外婆村旁的公墓。王霏霏从袋子里面拿出几样水果,大舅拿出一盒烟,一瓶酒,摆在墓碑前面,又接着放了一串短短的鞭炮。王霏霏往墓碑前的小房子里烧着纸钱,嘴里轻声念叨让外公花不完的钱记得存天地银行。

烧完纸钱,王霏霏又仔细检查了一遍,保证四周没有一点火星,才放心地离开。

车还没有在门前停稳,外婆就已经迎了出来。王霏霏觉得自己是不是泪点太低了,当看到外婆胖胖的身材迈着蹒跚的脚步走来,她的眼眶一下子就湿润了。十几年了啊,突然又看到这张慈祥却又熟悉的脸庞,她再也无法抑制住自己的感情了。面前的这位小老太太,从小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她带大,学走路时紧紧牵着她的小手,牙牙学语时一句句教她说话,在被其他小伙伴欺负时不顾一切找对方家长理论,有好吃的总是惦记着留给她……外婆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她,可上一世还没等享到她一丁点的回报,外婆就与世长辞了。叫了一声“外婆”之后,她就哽咽地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外婆还以为她是受了什么委屈,连忙问妈妈:“你打她了?她咋哭成这样?”

王霏霏连忙擦擦眼泪:“没有没有,我只是太想您了。”

外婆爽朗地笑道:“我这不是在你跟前嘛,快进来,中午我给你们包饺子。听说你们今天要来,早上我就去地里割了一把韭菜,已经洗干净晾起来了。”

一群人在客厅里包饺子。外婆和妈妈擀皮,小姨和大舅、二舅忙着包饺子。王霏霏包了几个,觉得饺子皮实在供不应求,就转身到院子里。一只橘色的肥猫懒洋洋地躺在长凳上晒太阳。王霏霏挠挠它的下巴,这个大橘子就眯起眼睛,咕噜咕噜个没完没了。逗了一会儿猫,王霏霏溜进了厨房,看到二舅妈正忙着洗菜,于是赶紧上前帮忙。

刚炒了两个菜,就有人在门口大声喊着二舅妈的名字。原来是一对贩菜的夫妻,骑着一辆三轮车,要来进货点平菇。二舅妈带着他们到三楼去摘蘑菇,王霏霏自告奋勇,要来下厨。

炒了一个蘑菇肉片,王霏霏又环顾了下厨房,一个格兰仕的微波炉映入她的眼帘。再看看案板下的橱柜里还有一袋干粉丝,她顿时来了兴趣,决定用微波炉做一个烤茄子。几根小米椒切碎,两头大蒜剁碎成蓉,泡在水里防止炸的时候粘锅,片刻后捞出沥水。锅里倒油,等温度差不多时,倒入蒜蓉、小米椒,微火炸至金黄,然后放盐、生抽、少量糖,蚝油,做成蒜蓉辣椒酱。干粉丝放进碗里,倒入开水泡软,紫色的长茄洗净擦干,均匀涂上一层薄油,放在微波炉高火转三分钟,取出后用刀剖开摊平,用勺子把茄子瓤刮一刮,然后把粉丝铺在茄瓤上,均匀倒入炸好的蒜蓉酱,再放至微波炉转几分钟,香喷喷的烤茄子就做好了。

妈妈端着一帘包好的饺子来到厨房,看到王霏霏的新菜,惊讶道:“这是什么?”又拿筷子夹了一点尝了尝,称赞道,“茄子和粉丝这么做还挺好吃的,你跟谁学的呀?”

王霏霏可不能说这是我十年后学会的,打了个哈哈:“在电视上看到的。”

妈妈把她赶出厨房:“你去歇歇,剩下的菜我来炒。”

王霏霏在客厅又包了会饺子,听大人们聊着家长里短,觉得实在无聊,于是打开电视。按了一通遥控器,却发现没有一个感兴趣的节目,就走进二舅的书房想找本小说什么的消遣下。环顾了一圈,书架上的书不是关于种植的,就是和养殖有关的。二舅毕业于河南农大,曾在郑州的一个下属县做过几年的农业技术员,积攒了一点原始资金后就回到家乡专心搞獭兔养殖和大棚蔬菜的种植,这些她可一点兴趣都没有。

眼看没有什么想看的书,王霏霏准备离开,却意外发现桌子上面放着一把笛子。她饶有兴趣的拿了起来,看到是一把E调笛,上面的笛膜也是破的。旁边倒是有一包发黄的笛膜,她看了看不太好,再说也没有用来贴笛膜的阿胶,就干脆撕了一条透明胶带贴上充当笛膜。

从低到高,又从高到底,试了几个历音遛遛笛子,又试吹了几个高音,觉得这把笛子很是一般般,但目前她也没有其他能消遣的东西了。

拿起笛子,她先吹了一曲《牧民新歌》,又吹了一曲《春到湘江》,前面地方还可以,到最后的吐音地方就吹不下去了:她把谱子给忘了……上一世这首曲子她可是吹过不下两千遍的,果然还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啊”,乐器这东西,就得时时练,处处练,“一天不练手生,三天不练口生”,说的就是这样。

王霏霏上一世在高中期间学过两个暑假的笛子,工作一段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