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西北霸王

铁子爱我

首页 >> 民国:西北霸王 >> 民国:西北霸王最新章节(目录)

30 会说吴中话,就把洋刀胯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大哥,如今弟已任陕南镇守使,急需家族支持。”

“二哥,还请去来陕南,助我一臂之力。”

“大哥,京城的科技人才,富豪实业家,还请多多介绍。”

李振华连忙让电报局给京城发电报,至于说钱?

整个陕南都是他的,谁敢要钱?

电报发了过去,大哥很快回复电报过来。“家族有些兄弟可以给你帮忙,至于说银钱?家族给你凑了五十万。”

这个五十万不只是自己家的,还有本家亲戚。

毕竟李振华发达了,不能忘了亲戚们。

很多都是从小长起来的本家亲戚,特别是同一个家族的。

其实这也正常,像是不管哪一个大人物崛起,都会任用自己人。

比如说陆郎斋,他执掌三秦以后,一句会说安皖话,就把洋枪胯,比祁同伟还牛逼。

祁同伟提拔好歹也得是村里人,可是陆郎斋则是只要你会说安皖话就行。

像是常凯申,身边除了那几个小舅子,连襟,也有不少自己的本家亲戚。

儿子那不用说,继承是应该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也是出了名的。

比如说他舅爷家的表侄王世和。

比如他外甥小俞。

甚至在果裆,奉化可是一个庞大圈子。

有句话叫会说奉化话,就把洋刀胯。

到了后世也是差不多,会说湘南话。。。

李振华所在的费家,虽然是诗书传家,但是也有普通人。

这些人没人带就是普通人,可要是有人培养,那就是满洲八旗初期的开国诸王。

想当年刘邦打天下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沛县精英,曹操的诸曹夏侯也是一样。

到了明朝,那更是朱重八一个村的。

清朝也是如此,皇太极他们哥几个侄子几个就够了。

孙大炮的主力,也就是他们县城的那些人。

再过几年,新朝建立,也大多数都是湘南一个县的。

由此可见,一个县的人口足以统一全国,最起码半个华夏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李振华对于老家来人并没有什么介意的。

用谁不是用呢?

更何况李振华也不准备让他们进入各行各业。

他们都是李振华的本家亲戚,晚辈,兄弟子侄的,全都安排到警卫连去就行。

以后自己的贴身护卫,京城的治安,一些重要单位,都是他们来保护。

“嗯,让他们轻车简从,快点过来,我这边急需人手。”

虽然无为而治,不用撤换县令,还有成立各种部门就可以慢慢的发展。

但是催促一点也是应该的。

李振华看了一下名单,有自己的那个外甥柳弃疾。

此人说是外甥,但是只比李振华小两岁而已。

而且1905年创办《复报》,1909年创办南社,1914年至1918年任南社主任。

同时他还是同盟会,光复会成员,在江浙沪一代的革命党中很有名气。

除此之外还有十多个本家青年,都是十八九岁的大小伙子。

要知道费家是从曾祖父那一辈起家,担任过翰林院编修。

说不上什么大官,但是也有些功名,和当时的两江总督那是同学,又是在他治下。

所以一辈子也算是衣食无忧,生了子女八人。(不算多,李少荃一家子人才多,十多个儿子的都有)

到了孙子辈,也就是延字辈的已经有了男孩十四五个。

到了重孙辈,也就是树字辈,更是男性重孙子将近六十人。

拿李振华附身的费树人来说,父亲费延年,亲兄弟三个人,分别是大伯费延庆,二伯费延余。

庆余年,嗯,好名字。

大哥费树立,二哥费仲琛,他是老三,上边的姐姐都不算了。

一家三个,这都是老爷子久居官场而忙碌的没时间。

生育最多的本家大哥,儿子七八个,孙子都有了。

这就是家族的繁衍生息。

而来的人里,几乎是每一个长辈家都来了一个人。

狡兔三窟,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哪怕是自家人也一样。

更何况这是民国,民智开启,不是以前那种为了家族啥都可以的。

不过要说成就,还得是费延年这一支。

费延年自己担任学政就不说了,树字辈的费仲琛担任过邮传部员外郎,兼理京汉铁路事。

民国3年入京任政事堂肃政厅肃政使。

而他三个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