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秦秘史

新秦岁月

首页 >> 新秦秘史 >> 新秦秘史最新章节(目录)

4.8 (2/2)

上一页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换源:

,于是转而开始加强汉中的守备,利州攻坚战也换了一种方式,变成了围困战。利州孤城绝粮绝水,城内一派死气,战争从热血炼狱陡然坠入萧寂冥府,人性的考验真实而残忍。蜀军此时才发兵前去汉中,仍由杨志刚统领。但利州这边实在难以为继,纵使杨昭意志坚定、铁骨铮铮,架不住全城军民生存的渴望,民众夜逃者每日剧增。终有一天部下反叛,将杨昭生擒活捉,并开城投降。

利州受降后,张皓然随即回师,大军开拔,直往汉中救援,因为刚刚得到消息,杨志刚率领的蜀军正赶往汉中。杨志刚还想着怎么戴罪立功,兵围汉中,才攻城两日余,就眼瞅着秦国援军赶到。汉中城内外秦军一齐出击,夹攻蜀军。蜀军大败,仓皇逃命,死伤过半。杨志刚好不容易甩开追兵,听闻利州已失陷,气得大骂杨昭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利州坚守不了还乱出馊主意。杨志刚逃到巴中,紧接着秦军就赶来了,那怎么办?接着跑吧,于是弃城继续逃亡之旅,秦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巴中。杨志刚逃到阆州还没休息够,又闻秦军先锋部队快到阆州了,阆州作为蜀国军事重镇,兵马强壮,粮草充足,城高池深,是蜀国御秦的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汉中已失,阆州可不能再丢了,破了阆州,蜀国都城益州就将面临无险可守的境地。杨志刚指挥蜀军抵抗,秦军攻势相当猛烈,杨志刚内心又打起了退堂鼓,借口巡视梓潼城关的防备,丢下了阆州官兵,一路逃窜至绵州。

阆州战事激烈,杨志刚一走,守城官兵差点哗变,好在有忠武将军岳枭虞及时控制住局面,散以重金、许以利益、晓以大义,才让众官兵安稳下来,齐心抗秦。另外,对于杨志刚临阵怯逃的行为予以痛斥并快马急鞭报知朝廷,朝中闻言大震,一边倒谴责杨志刚。蜀国国主下旨解除杨志刚一切军权,剥夺爵位,降为庶人。然而,蜀国国主的旨书还没到绵州,前线溃败的战报就先传至益州。天道二十九年九月初八,即使在岳枭虞将军的带领下顽强抵抗,也终究抵不过秦军的锋芒,阆州城失守,连带着梓潼防线也被一举攻破。忠武将军岳枭虞见大势已去,遂携部众投诚,更是为秦军喊话,劝降一大批蜀国将领。杨志刚进退不得,索性率绵州部众西行逃遁,躲进崇山峻岭,在高原雪山间苟活。绵州在九月十五,未经抵抗,就纳城投降了。秦军不日即将兵临益州城下,蜀都之内乱成一锅粥,是战是降没个主意。韩国被灭,新郑遭屠的事迹犹在耳边,蜀国国主无心抵抗,奈何底下有那坚决死战的将军,执意抵抗。

蜀主思来想去,于是决定拼力一搏又仍留有余地。于是下旨,命益州禁军与各地已到援军全部往绵州方向集中,号召蜀人决一死战,玉石俱焚。骠骑大将军刘炳兵大呼不可,虽然他力主抵抗,但绝非与秦军在旷野决战。他的方略是坚壁清野,死守各大城池,如汉州,益州可互为犄角,各地援军劫其粮道,或绕之周旋,骚扰支援,拖延越久取胜机会越大。但朝中舆论已然不允许任何建议,杨志刚叛国脱逃,有此前车之鉴,谁敢违旨,消极抗战就视为国贼。情势所迫,刘炳兵无可奈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遂起所部人马向汉州集中。此时各路援军抵达汉州已有七八,若能有人统一指挥倒还好说,可是各军只听其主,许多都是杨蜀宗亲贵族,配合度极低,军令不行、混乱不堪。秦军行进速度极快,天道二十九年九月二十三,秦军已攻至绵竹城下,绵竹守将求援的信件似雪花般飞入朝中,蜀国国主急得跺脚,连下多道旨令,命各路援军往绵竹支援。刘炳兵知大敌当前,此时在绵竹方向的攻势是秦军偏师发起,决战在即,此时分兵救援正是犯了兵家大忌。可是他的话起不了作用,各路援军主帅奉国主旨令行事,他只能眼睁睁见着汉州各路人马分兵近半援救绵竹。

本章完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