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错界环

疯失

首页 >> 交错界环 >> 交错界环最新章节(目录)

2.西陵往事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齐荣走进房间,开始打量房间里的情况。

房间不大,约莫十五平,左侧开着一道窗,关着;右侧角落里是一个立柜,锁已经锈得差不多了。

右侧靠墙摆着一张床,不大,齐荣目测正好够他躺下来。

地上铺了木板,齐荣从进门时就感觉到了,下边是空的。

他先走到立柜旁,取出随身携带的小刀,往锁扣锈蚀的地方砍了两刀,没费多大力气就把锁弄开,开始在里面翻找能让他“存活”的线索。

没过多久,齐荣就从立柜里翻出两本灰扑扑的旧书,又找到了一块四四方方、铁块似的东西。

他从口袋里拿出纸巾把这三样东西擦了擦,终于看清楚了这几件是什么东西。

一本书的封面上用正楷工工整整地写着“日志”,另一本书上则写着“西陵县志”的字样;而那块铁也并不是铁,而是一枚铜制的官印,底下刻着“西陵县令”四个字,看上去已经有些年头了。

【已获得线索:《西陵县志》,某人的日志,西陵县印】

眼前的面板上突然弹出来一行文字,打断了齐荣的整理。

齐荣皱了皱眉,先翻开那本“西陵县志”。

县志不厚,记录以年为单位,前面记录的都是些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东西,直到来到了宝华十七年,一名新的县官上任,记录才发生了变化。

据县志记载,这名县官叫孙文昌,宝华十六年进士出身,是从京城带着老母亲下放过来的。

这孙文昌,大抵就是先前那老婆婆的儿子。

从县志的记载上不难看出,这孙文昌是个务实的人。

开山筑路、引水修渠、出资修建救济院……这些都是县志上白纸黑字的记载。当地的民生,也因此得到了相当的改善。

齐荣接着翻下去,又看到了孙文昌改善民生的许多举措,直到看到年号武隆的新帝上位时,一张纸从书页中掉了出来。

“武隆三年,上起刀兵,伐南梁,攻西吴,倾举国之力,征丁屯粮,欲取天下。”

这是夹在武隆三年那一页的一张纸上写的。

齐荣把这张纸放回原处,接着往下翻。

也许是距离边疆太远,西陵县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得益于孙文昌先前的举措与其廉政爱民的官风,上调的田税虽然降低了百姓的收入,但也能够维持温饱。

直到武隆五年。

“武隆五年,天大旱,数月不雨,田枯苗死,百姓居民颗粒无收,抢地悲号者,难计也。”

“五年末,连战愈烈,上征税什伍,中饱私囊、欲积奇货者甚众。自朝中及县府,层层剥削,待达地方,已至什九之多。”

“粮绝财尽,奔走逃难者,往来不绝;兼有溃兵流寇聚众掳掠,富贾豪绅以粮易地,是以淮阳千里旷野曝尸,有如炼狱。”

齐荣看到这里,只觉得写下这些字的人心里压抑着无穷的怒火与悲愤,几欲失控。

县志写到这里就没了记载。

齐荣又往后翻了翻,确认后边都是一片空白,再没有其他信息之后就把这本县志放到了一旁的床上。

随后,他又翻开那本日志。

如他所料,这本书所记载的是孙文昌的生活,记录了孙文昌上任后发生在西陵县大大小小的事务。

齐荣翻开的第一页写着:“宝华十七年,僧善持于法延寺折柳赠别,贻余狸奴一只。”

原来那黑猫是孙文昌养的吗?

随后都是一些琐碎的事件或政策,齐荣粗略地看了看,然后翻到了武隆五年。

根据日志的记载,武隆五年遭遇大旱,又逢前线战事失利,朝廷加重了税收、地主官绅也趁机敛财购地,导致附近地区出现了大量流民,又有不少人落草为寇。

而这些,都对西陵县产生了影响。

首当其冲的就是饥荒。

事实上,经过孙文昌数年的治理,西陵县的居民家中都有不少余粮,勒紧裤腰带还是能够撑过这次饥荒的。

但问题在于流寇。

刚刚入冬之际,一伙流寇袭击了西陵县,几乎抢走了西陵城里的所有粮食。虽说孙文昌在此之前招募了一批乡勇,扩充了县兵,但经过数次征兵,县兵已经所剩无几,县里也已经不剩几个青壮,根本挡不住那些亡命之徒。

甚至还有数百居民死在了这些强盗手下。

然后,这西陵城的天,变了。

一开始,人们还能好言相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的人被活活饿死,这城里的县民们开始骗、开始偷、开始抢,在这本日志里,就记载着三个人为了半个红薯硬生生把一个十岁稚子打得断气。

起初,孙文昌还在竭力维持西陵城的秩序,甚至从自己的俸禄中省出一些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