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枭臣

安革

首页 >> 晚清枭臣 >> 晚清枭臣最新章节(目录)

第2章 青浦孔宅,孔孟之后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头脑风暴中的孔昭易突然双眼发亮,一股难以抑制的笑意在嘴角绽放。

就在刚才,孔昭易突然发现自己的记忆力相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当他想起那些看过的图书或视频之时,他的脑海之中便会出现相对应的图文及音频。

虽然未曾达到过目不忘的境地,但是记忆力仍旧十分惊人,即使是一些非常晦涩乏味的书本,只要他看过了五六遍,便能背出来,就算过了很久,依旧能够记得大部分内容。而那些他全神贯注阅读并让他心情心悦的作品则是印在了脑海之中,记忆犹新。

“这岂不是……秦始皇吃了花椒摸电线——赢麻了……”

孔昭易喜不自禁地默默想道,脸上笑开了花,连头疼也消散了大半。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9频道与10频道的忠实观众,B站大学毕业生,网络小说骨灰级老书虫,他可能没法拿捏高数与量子,但种田造反的套路却是胸有成竹……

“尽管也没有变得更聪明多少,但是有着这记忆力,明年二月的县试似乎也不用太过担忧了……父亲母亲,你们的遗愿我一定会实现……”

孔昭易垂首看着房东低声喃喃道。

他的双亲在两年前因病故去,临走前也一直嘱咐孔昭易要好好读书,考取功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因此,孔昭易也一直以此为人生目标,一直发愤图强,苦读四书五经,勤作八股。

只是因为朝廷规定,丁忧二十七个月期间内不得嫁娶、做官、进入声色场所,不得参加科举考试等,孔昭易至今仍旧是一个童生。

而在守孝期间,孔昭易尽管对父母哀思不已,但也仍旧每日手不释卷,发奋学习。

前些日子他守孝期满,但是因为他守孝期间清茶淡饭、未尝盐酪照成身体虚弱,再加上哀伤成疾,服丧期满后一下子就病倒了,一直卧病在床,今日才算好了过来。

“唉。”

这时,想起自己身世的孔昭易不由得叹了口气,垂首盯着地面低声喃喃道,眼中闪过一抹莫名的笑意。

“未曾想我一介草民如今却成了千年世家孔氏的一员,孔子第七十一世孙,孔孟之后,圣人苗裔……呵呵呵……”

……

青浦孔宅历史源远流长,相传是孔子的第二十二代孙东汉太子少傅孔潜的旧居。

东汉末年,孔潜衣冠南渡,带走部分奉祀礼器,避居会稽(史称会稽孔氏),孔潜在青浦葬孔子衣冠环璧于孔宅,建立家庙奉祀殷商及孔子。而居住在青浦孔宅的孔宅的孔裔(华亭支)这一支系却在孔祯子孔季诩后失考。

如同许多古迹一样,孔宅在此后的漫长岁月中也历经了沧桑和兴废的变化。

至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康熙南巡之际,事情发生重大变化。

同年阴历三月,康熙视察水利而至江南,从水道由苏州至松江,经昆山过青浦,三月二十五日途经孔宅时,诸生孙鋐等一批监生,向康熙呈献墨刻《孔宅圣迹图》、《孔宅考证》等,并上表恳请表彰圣迹。

康熙帝虽然没有亲临青浦孔宅,但孙鋐等人的疏请获得成功,他将御书匾额和对联颁赐孔宅。

这不仅彻底坐实了孔宅是孔子衣冠墓的传说与其特殊地位,更让青浦孔宅蒙恩圣辉,声名骤然鹊起。

江南(江苏、安徽)官府与民间立即轰动,总督、巡抚、学政、县令、乡绅等等,上上下下一起行动,谢恩、请旨、宣示圣谕等一系列礼文、仪典接踵而至。

紧接着便开始大兴土木,扩建孔庙、建筑书院、扩大庙田、庙产,还特别建筑专门珍藏康熙帝亲笔题写原件的御书楼以及纪恩亭。而后又陆续兴建启圣碑、燕居堂、万卷堂、愿学堂、瞻在轩、知天草堂、三星阁、报功祠诸处。

从此孔宅雄峙于大盈江畔,丹雘炯光,栋宇炜煌。金丝可听,弦歌不绝,文化人慕名而往,一时蜚声江南,孔宅成了吴地文化的一块高地……

至乾隆十一年(1746),为弥补孔宅当地没有孔子后裔的缺憾,清廷选择了一个孔裔——浙江衢州派三支(孔端己的后裔),孔子第六十七世孙孔毓洐由衢州迁徙至青浦孔宅。

是故,被天降大饼砸中的幸运儿,孔昭易的太太爷爷(高祖)——孔毓洐,便带着老仆离开了清贫拥挤的衢州来到了他忠实的青浦。在一众官员、乡绅与学员的欢呼声中住进了占地一百二十亩的孔宅,成为了千亩良田的主人,在此繁衍生息……

孔昭易的父亲孔广柯则是青浦孔氏二房现任家主孔广柏最小的亲弟弟,曾是青浦小有名气的“读书种子”,得到了孔氏家族的大力栽培,而孔昭易的父亲也不负众望,以舞象之龄考取了廪生。

也因此,在孔昭易的爷爷去世后,孔昭易一家不仅分得了这座一进的院子,还得了二十亩上好的免税族田和十亩水田。

而孔昭易的母亲孟珺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