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大汉举国飞升

西楼吃醋

首页 >> 我带大汉举国飞升 >> 我带大汉举国飞升最新章节(目录)

第十八章 大汉朝会,张良三策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高昂的声音传出了紫宸殿,惊起无尽飞鸟,盘旋于神都,久久不散。

刘温高坐于殿内上首,朱玉冕旒垂下,微微遮掩着他的眉眼,群臣自下而上望去,若不动用功力窥探,根本看不清天子的表情,只能从天子嘴角若有若无的笑意看出,天子的心情还算不错。

左首一人,当先出列,手持玉质笏板对着上首的刘温行了一礼,开口说道:

“微臣张良,有事启奏陛下。”

“左相请说。”

“今日,陛下携我大汉飞升上界,实乃神州之幸,然我大汉才定鼎神州,又登上界,诸事杂乱,微臣有三策愿献与陛下。”

张良抬起头看向刘温,眼中的精光一闪而过,显然已经是成竹在胸。

在大郑时,官员直视天子视为大罪,蔑视天威,需使卫士将其打出大殿,大汉律令大多沿袭大郑,还未有所修改,这一条自然也是如今大汉所执行的法律之一。

不过,张良算是跟随刘温时间最久的一批臣子,自然知道刘温平时最讨厌这些繁文缛节,两人比起君臣,或许更像手足,所以也没有太遵守这条规矩。

刘温坐在龙椅上,单手撑着下巴,也没有在意什么仪态,听完张良的话后,便点了点头,示意张良继续说。

“三策之首,先使一批灵巧军士探查我大汉周边,充当耳目,并以三日为周期,一日一报,每三日向我神都传递消息,以助我大汉分辨周遭状况,制订策略。”

“三策之二,以大汉龙脉为基,启动各地护城大阵,严令沿海百姓出海回港统一时间,并调海军护送,防止外敌虏我大汉子民。其余百姓自由来往,降低百姓恐慌。”

“我大汉以外紧内松之态面对上界各方,积极备战不可懈怠,但修养民生更是大事。此策实施乃我大汉头等大事,需遣一老成持重之臣负责,并使户部辅佐。”

“三策之末,调四员上将,各领一军,防卫我大汉东、西、南、北四界,许其自由出击之权,便宜行事。”

“有此三策,当可助我大汉度过如今特殊时期,待了解上界够多后,再根据情况制订新的策略。”

张良说完后,便退回了文官队列之中,行事进谏,毫无差错。

虽然没有像以前一样献出精妙的计策,不过以目前大汉对上界没有任何情报来说,采用略微保守的万金油策略是神都群臣讨论后一致认定的结果。

刘温听完张良的话后,也微微颔首,三策涵盖地球,百姓,军事三大紧要处,也算是面面俱到。

有意思的是,张良提出的最后一策,和霍去病提出的大差不差,不过在领军人数上,却出现了差异。

不过也可以理解,霍去病年少自信,见识过他舅舅和岳飞的本事,在确认上界之人没有修为后,自然认定只需要两位大帅就够了。

张良毕竟见识更多,也更为成熟,深谙狮子搏兔亦用全力之理,更何况现在大汉对上界情况几乎一无所知,采用更为保守的布军方式自然也更为合理。

不过当时定的人选倒是得多几个了。

略微一思索,刘温便决定采用张良的建议,当即开口说道:

“张相所言正合朕意。”

“姜尚书。”

“臣在!”

文官一侧中,站在张良后方一列的白发老者听到天子召唤,便移步出列,躬身行礼。

来人白发苍苍,但却丝毫不显老态,反而精神矍铄,出口回答也是铿锵有力,显然曾经也是行伍中人。

“张相所言第一策,便由你与孙侍郎负责,所得情报后,你二人先行筛选,再报与张相,最后呈给朕。”

“微臣谨遵圣旨。”

老者返回文官队列之后,刘温不断扫视着他与张良,心中升起一阵鬼魅。

一个左相,一个兵部尚书,没想到如今却是祖师给弟子汇报了。

紧接着,他又张口:“萧相!”

与张良同列文官之首的中年男子当即出列。

“臣在!”

“修养百姓,制订政策一事,便交由你全权负责,务必最大程度减少对百姓生活的扰乱,不可有任何懈怠之处。”

“王尚书,朕命你辅佐萧相,务必全力施为,若有任何掣肘之处,朝廷各部需全力配合,不可出了差错,如若不然,哪里出了问题,一撸到底,绝不留情!”

“臣等谨遵圣旨!”

阶下众臣都是当世英杰,清楚此事确实是大汉如今最重要的事,本来便不会懈怠。如今见到天子如此少见的说了重话,更是准备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面对此事。

刘温见众人面露严肃,没有一个有侥幸之色,也是慢慢放下心来。

并不是他不相信手下臣子的才能,能进紫宸殿的大臣哪一个不是青史留名的干臣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