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奇观误国啊!

了了半世

首页 >> 陛下,奇观误国啊! >> 陛下,奇观误国啊!最新章节(目录)

第11章 挂壁也吃亏在没钱上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越军?那这得杀了多少?】

随着深入挖掘,季昌埋葬的八万越军尸骨尽数展现在后人眼中。

八万!整整八万!这可是“汉”前时代啊!

当初孙十万在庐州送了十万,都称得上伤筋动骨,汉前时代八万大军全部命丧敌手,这又是一场何等恐怖的战争。

不仅世人震惊,了解历史进程的宋彩月亦心头惊颤,虞庄青王究竟是何等恐怖的存在,八千陷阵军究竟有多么恐怖。

相较于围脖的讨论,燕京历史论坛的众人却持怀疑态度。

【摸精校尉:要真是越军,那虞庄青王的陷阵军真的只有八千吗?】

【兔几几:学长今天的话题怎么不太符合自己的人设?】

【摸精校尉:这不时间没到嘛!谁大中午就惦记裤裆的事。】

【兔几几:我倒是觉得并不意外,以《虞庄青王书》所言,陷阵军完全就是跨时代的军队,八千人灭个八万应该不在话下。】

【贫道已还俗:从考古现场的证据来看,越军的身高体型平均是一米七五左右,如果陷阵军军士的体型真如书中记载,足以碾压。】

【摸精校尉:话是这么说没错,可那也是真正八万人啊!难道陷阵军在冲阵时不会有损伤?砍八万人,无异于是从南天门砍到凌霄宝殿,只怕刀都要砍卷刃了。】

在众人议论之际,考古现场又有了新发现。

那是一块埋在越军尸坑中心的石碑,上边记录着此战详细经过。

季昌也不清楚自己能够走到何种程度,因此他也无法直接编造虚假的历史。

因此陷阵军陵墓处的《虞庄青王书》无法记录之后的事情,他只能将每一战都单独刻录碑文,从而让后世之人相信这些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虞大将姜伯清率两万人迎战越军,因兵力相差悬殊,节节败退。】

【虞庄青王元年,姜伯清退守桂北城,奋力顽抗,终不敌。】

【十万越军围困桂北,企图劝降虞将姜伯清,姜意以身殉国。】

【忽神兵天降,虞将芩束率陷阵军抵达桂北城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剿灭越军。】

【桂北之危片刻瓦解,杀敌八万,俘虏两万,虞得喘息之机。】

【相国蔺荇协陷阵军反攻,半月余,收复失地。】

看着碑文中的记载,宋彩月被震惊到无以复加。

十万兵力?汉之前,华夏大地人口真有这么多吗?

直到汉武时期,十万军士,都差不多是整个王朝五分之一的兵力了。

可虞并非王朝,那只是一个汉前王朝的诸侯国!

难道汉前还有一个更加强大的王朝诞生在华夏这片土地之上吗?

网友们看着宋彩月发到围脖上的碑文,皆是大喊卧槽。

八千灭十万?除了核打击,他们想象不到什么样的战斗力,才能迈过如此悬殊的兵力差距,十二倍的兵力差,陷阵军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此前或许还有人持怀疑态度,可随着墓葬、尸骨、碑文的出现,他们也不得不相信,在汉之前,华夏大地有一个无比强大的王朝。

碑文现世,影响的不仅仅是未来的华夏子民,身处两千五百年前的季昌更加感同身受。

当碑文被发现,陷阵军的实力似乎又向上攀升了一成。

哪怕只有一成也是质的飞跃,以陷阵军如今的实力面对任何一个诸侯国的军队,都将是降维打击。

“蔺相,此次你做得很不错。”

得到季昌夸赞,蔺荇忙躬身谢礼:“此战芩束及其部属陷阵军当首功,老臣不敢冒领。”

姜伯清亦道:“若非芩束,老臣只怕已经死在桂北城,大虞有此猛将,是国民之幸,是陛下之幸。”

百官:“臣等附议!”

季昌摆摆手:“芩束的功劳,孤自记得。”

说着,季昌扫了一眼姜伯清:“若非姜老奋力抵挡,坚韧不移,芩束也无用武之地,若非蔺相谏言,此战恐怕损失更大,孤非昏君,当论功行赏。”

百官:“王上圣明!”

听着季昌的话,姜伯清跪地连磕三个响头:“老臣愧不敢当!”

倘若季昌之父当真,姜伯清这个战绩,早就拖出去砍了,还说什么论功行赏?

然而季昌却清楚,此前虞国实力想要胜越国概率几乎为零。

两万人!硬生生挡了越军一个多月!虽败犹荣!

至于陷阵军八千秒越军十万,则另当别论,挂壁能上电竞新闻?

不过扫了一眼百官,季昌又轻叹一声:“不过此战姜伯清确实有所失误,因而功过相抵,孤不治罪,亦不奖赏。”

“老臣谢王上不杀之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