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曾经是西周

读者金牛君

首页 >> 这里曾经是西周 >> 这里曾经是西周最新章节(目录)

第73章: 后记 (1/1)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换源:

一部西周史,万般帝王事。

周朝八百年的历史,西周只存在了275年,而剩下的五百年历史,尽归春秋和战国。

屈指一算,从确定本书选题到着手撰写西周历史开始,直至最终脱稿,超过一年时间。三百多个日日夜夜,有些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二十万字的书籍,为什么要花这么长的时间?

这个问题问的好,西周好不好写?不了解的人认为很好写,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却知道特别不好写。

西周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许多的文献及历史资料严重欠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历史都是基于前人的记载才有依据,我们不能胡编乱造,这是西周历史的难点。

此外,西周历史多多少少带有很浓重的神话色彩。三皇五帝夏商周,这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写西周必写三皇五帝、夏朝、商朝,这些朝代都是有着神话的成分,如何从神话中剥离出历史的真实一面,是在考验作者的一道难题。

也许正是因为这些问题,西周历史很少有历史学者愿意去触碰。但是笔者既然选了这个时代,就只能义无反顾去研究,只因为对这个朝代有着一种执着或者是情有独钟,虽然很担心自己笔力有限,但是也只能尽最大努力给读者还原一个接近真实的西周。

西周仅存的历史资料非常零散,我们要在有限的资料里面筛选出最有价值的,还要进行甄别其历史的真实性,然后才能编入本书,所以这个工作量非常的繁琐。先后参考的历史文献包括了正史及民间流传的记载典籍《史记》、《春秋》、《战国策》、《诗经》、《穆天子传》、《左传》、《竹书年纪》、《东周列国志》、《国语》、《周书》、《尚书》、《管子》、《吕览》、《帝王世纪》、《逸周书》等历史文献。

写历史是一个非常折磨及考验人的过程,因为首先历史是枯燥无味的。那么要将其写出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历史,就需要把自己完全融入这个历史当中,把自己当成历史的见证者,才能亲身去感受这个历史的真实。所以整个一年的时间,我就仿佛是一直在穿越,一会穿越到西周,一会穿越回现代。当穿越到西周的时候,我又像身临其境一样,不仅在太平盛世感受着武丁盛世、成康之治的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也感受着夏桀、商纣王、周厉王、周幽王等暴君的暴虐,甚至于在西周末期还感受着周宣王的昙花一现的中兴之治,感叹这无力回天的时代,在金戈铁马的时代里,一个个人物如走马灯一样的跃马笔下。

最初下笔的时候,是很艰难的一个事情,因为根本找不到落笔的点。但是当我写下第一个标题“中国的根在哪里?”的时候,我就感觉到这个事情做对了。因为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不就是需要我们去追寻吗,这就是一种促使我继续下下去的动力。

当最后落笔“春秋喷薄欲出”的时候,我发现总算完成了一个时代的轮回。275年的西周,虽然和后世的朝代一样的宿命,都是差不多的寿命。但是我们知道,这个西周不一般,因为这是人类真正的文明的开端。一个承上启下的朝代,没有这个朝代的进步,后面的秦朝一统天下就无从谈起,后面的各个封建社会的朝代更无从谈起。可以这么说,后面的每个朝代都有着周朝的一个烙印。

有人问我,为什么不接着写东周,我想理由只有一个,所谓的东周,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这个时代的周王室已经是苟延残喘,已经不像一个国家的政权。反而这个时代的春秋战国会更有趣,百家争鸣,群雄涿鹿中原更为吻合这个历史的特点。

也许,下一部历史,我会沿着这条历史的轨迹去探索,春秋、战国、秦朝都会涉及到,只希望一直支持我的读者能够关注,继续支持我的创作,感谢你们!

读者金牛君

2023年8月29日

中国深圳

本章完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