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陈帝业

擅长装死

首页 >> 南陈帝业 >> 南陈帝业最新章节(目录)

第四十六章 余音 (1/2)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页 阅读记录
换源:

齐河清三年(564年)十月。

齐帝高湛以兰陵王高长恭、大将军斛律光领兵三万救洛阳。

高长恭、斛律光以周军兵多,驻军黄河北岸,欲待周军兵锋稍顿,再渡河南援。

洛阳求援之书,日日报入晋阳。

而长城边镇突厥入寇之报,亦日夜不绝。

高湛甚急,与段韶商议,良久,乃定先救洛阳,再退突厥之策。

于是,命段韶急领一千精骑南下,总援洛之军事。

高湛则督中军二万在后,亦向洛阳。

二十七日。

段韶领高长恭、斛律光,率骑兵千余人,趁大雾,先渡黄河。

齐众军在后,徐徐继之。

段韶率轻骑三百,沿邙山而行,观周军形势,至太和谷,见周军大营,暴露行迹,诱周军。

周军中计,追段韶。

此时段韶已引后军至邙山上,齐骑军数千人分三阵,据缓坡,以逸待劳。

段韶为左阵,高长恭为中阵,斛律光为右阵。

周军步兵在前,骑兵在后,上山进击。

齐军骑马,且战且退,引得周军耗尽体力。

于是齐军前锋下马,借山势,冲周军步阵,齐军骑卒亦乘势掩杀,周军大败。

高长恭引五百骑杀穿周军兵阵,驰骋数里,至洛阳金墉城下。

高长恭去甲面,示城上以己面,洛阳军士知兰陵王来救,皆雀跃。

周军以为齐国大军已至,弃营帐辎重而走,洛阳解围。

周将宇文宪、达奚武、王雄引兵为众军殿后。

王雄恃勇武,引兵冲破斛律光军阵,追斛律光甚急。

王雄持槊刺斛律光,至半空,止槊不杀,言将生擒斛律光以报天子。

斛律光反身射之,箭中王雄额头。

王雄抱马而退,至营即死。

周军大骇,将士无战心。

至夜收兵,周将宇文宪以为北齐兵少,欲明日再战,达奚武谏言当趁夜先归,勿使众军陷于险地。

宇文宪从之,中路周军自此,尽皆罢兵而还。

三十日。

齐帝高湛至洛阳,宣劳众军,尽赏作战有功之士。

十一月。

初一日。

齐帝高湛以段韶为太宰,斛律光为太傅,高长恭为尚书令。

兰陵王感动辞谢,不受封赏,高湛不许。

士卒皆称之。

洛阳围解,军士以兰陵王勇壮非常,为之作歌《兰陵王入阵曲》,颂其勇武。

高湛亦得明主之名。

初九日。

高湛驻洛阳十日,以洛阳众军毕集,难为女乐,归邺都。

十二日。

长城外,杨忠闻南线众军皆退,亦引兵归国。

突厥诸部亦引兵北还。

齐国危机,始解。

然此时,齐国虽兵事稍息,而国中府库亦空。

二十日。

高湛报书陈国,赞成两国于淮河岸畔,设立榷场,开通商贸之事。

南货北上,将税其十分之一。

—————

周保定四年(564年)。

十二月。

宇文护归长安,以败绩无功,与诸将并请罪于周帝宇文邕。

宇文邕手中实无权柄,虽心中恨其无能,面上亦只得闻言宽慰,恕而无罪。

前时,吐谷浑趁周国用兵东境,侵边,宕昌王响应之。

而今周军尽归,杨忠所部最全,宇文护妒嫉其能,使其麾下岷州刺史田弘引兵进讨宕昌,欲得其败状,削其人望。

次年,田弘破宕昌七十五寨,擒宕昌首领二十五人,灭宕昌国,周帝为之置宕州。

宇文护不得计。

—————

天嘉五年(564年)。

十二月。

陈帝陈蒨废任官清浊之制,又行中央官吏考成之法,朝廷众官惴惴不能安。

陈蒨开大朝会,亲释百官疑惑,并令传布,众心稍安。

陈蒨又割平州蛮土,以齐人降卒充实之,为百、千户之侯国,以赏平淮有功之将领。

如欣乐县侯章昭达,以平淮之功,进邵陵郡公,邑二千五百户,领巨济县国侯,邑五百户。

其邵陵郡公所领二千五百户,为折俸之钱粮,而巨济县国侯之封,则是实土,其五百户,皆汉人立户以配其国中。

陈蒨立此制度,意欲使公侯以其爵禄,养其封国,使国不加费,而边地得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